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子·议兵》
刘备偷袭许都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被曹操逼得没有立锥之地,遂投奔荆州刺史刘表。曹操本想攻打荆州,但考虑到袁绍还未除掉,于是起兵北征。
此时,袁绍军中已经产生矛盾。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出守青州,次子袁熙出守幽州,三子袁尚受袁绍喜爱,被留在冀州。袁绍手下有四位谋士: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其中,审、逢二人一向辅佐袁尚,辛、郭二人一向辅佐袁谭。当袁绍提起立后嗣时,双方产生了异议。接着,袁绍中了曹军的“十面埋伏”之计后大败,令辛评、郭图随袁谭前去青州整顿,令袁熙仍回幽州。
曹军压境,袁尚自从上次杀了曹操军中徐晃部将史涣后,便以为自己不一般,于是不等援军至就引兵迎战曹操,结果大败而回。袁绍经过两次大败后,心情极度低落,又听说曹军压境、袁尚败回,心中受惊,遂导致旧病复发,命丧黄泉。
袁绍死后,审配、逢纪立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由他统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接着,他们派人前往三州报丧。此时,袁谭只听说父亲病亡,并不知道袁尚已经被立为大司马将军,于是在冀州城外屯兵,派郭图入城察探虚实。郭图见到袁尚后,说袁谭因病不能前来。于是袁尚让他转告袁谭,令其为前锋迎战曹操。郭图以“军中无人商议良策”为由,从袁尚处得到逢纪。
袁谭本想杀了逢纪,郭图建议道:“今曹军压境,且只款留逢纪在此,以安尚心。待破曹之后,却来争冀州不迟。”袁谭接受了郭图的建议,引兵前往黎阳,被曹操战败,求救于袁尚。不料,袁尚仅拨兵五千,而且这五千救兵在半路已经被曹军消灭。袁谭大怒,责骂逢纪,逢纪作书向袁尚求救。袁尚本想借曹操之力除掉袁谭,但听说袁谭有降曹的意图后,亲自引兵三万前往黎阳救助。不久,袁熙、高干引兵前来助阵。
尚军虽兵分四路,但最终被曹操一一打败。袁谭与袁尚退守冀州城,袁熙与高干在离城三十里地下寨。曹军追至冀州后,连日攻打城池,结果久攻不下。此时,郭嘉建议道:“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于是,曹操调整军队后率领大军攻打荆州。
曹操移兵南征后,袁谭、袁尚之间的争斗便开始了。袁谭本想设计除掉袁尚,不料被袁尚识破。袁尚引兵出城战袁谭,袁谭大败后逃奔平原。不久,袁谭引兵再战,又被打得大败而回。袁绍乘胜追至平原,袁谭坚守不出。为了能够解围,袁谭假意投降曹操。
曹操见袁谭来降,知时机已到,立即督军北上,一举收复了冀、青、幽、并四州。
有时候,等待是很重要的。在等待的过程中,形势在发生不断变化。当形势发展到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便可以稳操胜券。
先发制人有时候反而显得被动,因为当对方的意图还没有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时,主动出击便难以得到其他人的认可,甚至有可能造成众叛亲离的后果。即使以后能够澄清,也已经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与其如此,不如在察觉对方的意图后立即积蓄力量,当对方开始行动时,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制服。
感悟:一品香,品一口,口口留香。千古传诵老人言,口口留香的人生哲学。盲目的行动最终带给人们的是失败的苦果,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沮丧和无奈。要想在人生之路上一帆风顺,必须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用思考的光芒引导自己前进的步伐。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世间最浅显平实而又最深邃奥妙的智慧。祖祖辈辈用经验和教训口口相传留下的忠告。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古圣先贤的名言精粹,尽在教育城。老人言为什么值得听?因为老人的老,不光体现在年龄的衰老,更体现在智慧的古老、经验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很多时候,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多,也就相当于在这个世界上接受过的历练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深刻,看人就能看到骨子里去……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