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穿戴的现状与未来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6-06-14


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关注螃蟹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选择越来越多,比如像是近期发布的小米手环2代、Ticwatch2等等。在出现更多功能和种类的同时,也有更多的厂商就像投入VR一样投入到了智能穿戴的行列当中,那么这也是说明了,现在人们对于智能穿戴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大。于是乎,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智能穿戴。


减负

从科技发展角度上来说,智能手机被取代是早晚的事情。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产业周期,然而这个周期的长短和曲线变化是由市场供求关系、产业组织和国民经济来决定的。目前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智能穿戴类设备,已经包含了通讯功能,网页浏览功能,移动支付功能,定位功能等等。设想一下,这些事情如果用手表来做的话,是不是会比起从兜里掏出手机,再指纹解锁,完成以后还要再锁上屏幕放进兜里这个过程要轻便地多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手表上的操作要比手机上的困难许多,因为屏幕小了,点击启动功能的范围就小了很多。实际上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语音交互。语音的发展跟智能穿戴类设备处于相同的阶段。不过前者的发展速度明显比后者要快上许多。前一阵子谷歌IO大会上,谷歌向我们展示了那强大的语音识别能力。揭示了在不久的将来后,我们将会使用语音交互来代替触碰交互。在语言方面,科大讯飞和英特尔的合作项目就是针对中文识别的,所以不用担心。对于智能穿戴类设备来说,如果这项技术发展成熟,那么这些智能硬件的市场跟现在比起来就会扩大许多。有了更大的市场,它的技术也会因此而得到飞升。所以语音交互是非常必要的。

图:Ticwatch缎金系列(问问手表)


第三点比起前面两点对于特定一部分人群来说更为重要,那就是续航。根据现有技术,一款好的智能穿戴类设备,差不多都能有个1周左右的待机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这些智能硬件所包含的检测功能,拥有好长时间的续航才能让检测出来的数值更准确,让用户能够更了解目前身体状况。有了更长的续航待机时间,用户出门在外的时候就不用像担心手机会没电一样担心智能穿戴类设备会没电,从而携带非常笨重而且不让带上公共交通系统的充电宝了。一举两得。


功能

刚才我也提到了,智能穿戴类设备比起智能手机多了很多功能,像是检测心率、血氧、皮肤、体温这些,主要还是因为它们能够穿到人的身上,而不是揣在兜里。不过目前智能穿戴类设备仍然处于技术瓶颈之中,而且也不会是各大厂商优先发展的一项。智能穿戴类设备并不是刚需,除非现在诞生了一种小型处理器,可以让智能手表、手环或者其他的穿着类设备能完全独立出来代替手机,那么这个时候才可能会加快这类设备功能的发展。


图:支持心率检测的智能手表


它们的极客味太浓了,这点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真的想要吸引大众,那么我归纳觉还是需要一些接地气或者时尚范的元素。这也正是目前这个领域所欠缺的,我看到有些厂商在填补这方面内容,但还是不太够。可能比起前面说的那些技术突破,外观的选择或许会成为它进入市场的先觉条件和重点。“这是一款智能手表,含有常规功能,外观由谁谁谁设计。”或者”这是一款由谁谁谁设计的手表,且含有各种常规手表没有的功能。“这样两种介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呢?

终端

PC市场遇冷,手机市场KPI达到峰值,那么新的终端必然要出现并且替代之前的东西。而这个新的终端很可能是智能穿戴类设备中的智能手表。再加上,现在终端发展的趋势是小体积,手机比电脑更小,手表比手机还小。这么推理的话也能成立。器械化之后是穿戴化好像已经被人们默认了,所以我觉得这也不用过多地去分析。但是问题就在于,技术发展不到位,外观不讨喜,价格还不便宜,谁来为其买单?除非能掀起一波浪潮,否则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地等待,才能有所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