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转水转,人不转路转——时刻别忘给自己留后路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给自己留条退路。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与别人斤斤计较,不如和别人成为朋友。想要获得成功,就要有所保留,在“矮檐”下低头。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自己的力量尚未达到,就别一味地向前冲,不要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眼光长远的人,为人豁达,不拘小节,懂得给自己留后路。因为很多时候,坚持未必能取得胜利,反过来,放弃也未必就是认输。耐心等待,静心思考,给自己一些迂回的空间,人生的悬念,才会一直保留下去。 世上很少有绝对的事,不要把一种事物看得太重。即使一件事已经完全确定,也不排除会有落空的可能,生活中的很多事,常常是出人意料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活在当下,每个人都要学会调整。在一些重要的关卡,想要保全自己,就必须懂得应变。有些东西,如果弊大于利,就应该果断地放弃。 同样,在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时,一定要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有时候,盲目地拼命,只会耗失心力,对于人生的事业没有任何帮助。理想因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苦心坚持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有些事,抱的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人生百态,世事变幻,总有失败、落寞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希望,能带给人无限的幻想,但是,每当希望落空时,内心又将会无比悲伤。凡事不要绝对,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在怀揣着美好希望的同时,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随时做好失望的准备。 换句话说,不把话说死,凡事留有余地,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人生,何苦要跟自己过不去呢?生活中,有些人为人处世是十分极端的,在他们的世界里,非“善”即“恶”,你的不宽容,会激怒对方。他若是怀恨在心,以后你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了。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多个冤家多道坎,做人根本不必如此。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先生,在孟尝君的家里做食客三年有余。孟尝君对他十分尊重,欣赏他的才华和谋略,并拜他为上宾。后来,老先生离开了齐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鲁国。这天,碰巧与齐国的高官季孙氏相遇。 季孙不屑地问道:“老先生啊,您在齐国住了那么久,请问齐国最有才德的人是谁?”老先生是个聪明人,只是恭维地答道:“依老夫看,齐国没有一个人的才德超得过您。”季孙有些得意,复问:“老先生果然见多识广,你倒是说说,我都有哪方面的才德啊?”老先生说:“我听闻您家里有食客三千,食客们平日里好吃好喝,半点贡献没有,您却一点儿也不厌烦。试问,若不是有才有德之人,能做到这点吗?” 听完老先生的话,季孙有些飘飘然了,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可是我听说,你在齐国可混得不怎么样啊!完全是孟尝君的一条狗,我觉得吧,这里容不下你,你还是滚回你的齐国去吧。”老先生心中的恨意渐生,心想:我这般礼遇你,你却咄咄相逼,真不识好歹!命运好像跟季孙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十二年后,老先生官至他之上。季孙在朝中不得人心,屡屡受辱,不久疾病缠身,告老还家,很快就去世了。 不给对方留余地,就等于伸手打了对方一耳光。老先生心中生了怨恨,季孙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人生就是这样,不让对方为难,就是给自己方便。话说得过分,事做得太绝,到头来,不过是自取其辱。 反之,如果宽宏大量,包容对方的错误,别人一定会对你感激不尽,铭记于心,若有机会,肯定加倍回报。所以,无论居于什么位置,一定要心胸坦然、善待他人。人生的变数太多,给他人一条退路,无异于给自己添了条后路。 人这一辈子,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之后,放弃了成功的希望。生活浮浮沉沉,再自然不过了,“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别人有路可走,自己才不至于落入绝境。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急转弯。时刻别忘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有这样一句话,“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每个人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那才是最好的自己! 感悟:老人言口口相传留下来的草根智慧书。老人言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各种思想毒素的污染,可以谓之最纯粹的智慧。句句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古往今来,大凡有能耐的人,都是以“学生”的姿态出道,然后才一步步成为大师的。为人处世,既要一分为二地看自己,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别人。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人生路上有所作为。人生短促,不可能从头来过。聆听老祖宗的教诲,会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老人的智慧,不只体现在对人生的描述和认识,更体现在对一种古老智慧的参透。老人言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能够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老人言教你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怎样从容地思考人生。聆听“老人言”,会让人受益一生…..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