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沟通的三大流动方向

 虹72 2016-06-14


沟通的三大流动方向



    上对下要放低姿态
    上司与部属沟通,最好把上下的观念变成主伴,必须认识到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上下差别,只是出于办事的需要才有了主伴之分,而且主固然重要,伴也不可少。所以,上司应该抱着看得起部属的心情,也怀着“红花需要绿叶扶持”的期待,以关怀的口吻、关心的态度加上开阔的心胸来善待部属。基于这一认识,上对下的沟通需要遵循以下要领:
    1.多说小话,少说大话。很多上司讲话喜欢用专门术语或深奥难懂的名词讲大话,却不懂得讲一些生动的小话。常见而具有亲切感的小话,才够生动、鲜明而富有创造力。
    2.如非紧急状况,不急着说,先听听部属的意见。部属不说,要先体谅其苦衷,了解其立场。最好以关怀的心情,表达关心的态度,让部属敢说、肯说、愿意说。这种方式对上下的意见交流有很大的助益。
    3.不在部属面前搬弄是非。当着甲说乙的短处,又当着乙说甲的缺点,这样的上司必然会被部属怀疑,从而招致他们背后的议论。
    4.不要厉声指责部属,以免伤了和气,引起意气之争。万一忍不住发火,要赶快设法“灭火”。
    5.广开言路,接纳意见。最要紧的是不要死不认错,敢向部属认错的上司,更能得到部属的信任。
    上对下沟通,部属大多会主动礼让三分,以示尊敬。主管若能依据上述要领,通常可以上情下达,为部属所乐于接受。
    下对上要礼让三分
    我们讲上对下要放低姿态,不要高高在上,使部属产生畏惧感,从而不愿意沟通。那么,下对上沟通的时候,部属心目中要有上司,要有上下之分。只有部属礼让上级三分,上司才会表现出主伴的涵养。若是认为自己和上司处于同等地位,甚至以为自己对上司有贡献,就和上司没大没小起来,弄得上司不得不摆出上级的样子,那就会对自己相当不利。所以,下对上的沟通要遵循以下要领:
    1.设法让上司想听,还要说得有效。上司如果听不进去,多说无益;如果说得没有效果,说不如不说。
    2.意见相同时,要热烈回应。但不要说“我也这么想”,最好说“我想了许久都没有想通,原来这样最好”。
    3.有不同意见,要先表示赞同。先说好,再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提供参考;或者提出问题,反过来请教上司。
    4.有相反意见,勿当面顶撞,上司叫我们说时才说。因为只要不说话,显出一直在深思的样子,上司就会明白我们的立场。
    5.有意见补充,要用引申式。不要说“我有一些补充”,而要说“这样一来,像这一类的问题都解决了”之类的话。
    6.有他人在场,要顾虑上司的面子。让上司明白我们不会伤害他,他就会放心让我们把话说完。
    7.心中有上司。上司对部属最在乎的,就是部属的心中到底有没有上司的存在。所以,部属在与上司沟通时,必须做到心中有上司,在沟通时注意沟通的方式、内容和语气,这样上司就会察觉出来部属心中有自己,就会对部属的意见格外重视。反之,如果部属心目中根本没有上司的存在,上司就不想听,就会对沟通产生很大的障碍。
    总之,中国人特别重视伦理,对于上述要领,一定要多加注意,以免引起上司的反感,增加下情上达的难度。
    平行之间相互尊重,互惠互利
    上对下和下对上的沟通常常保有三分的礼让空间,比较容易找到合理的平衡点。而平行之间,大家一样大,很容易产生“谁怕谁”的心态,对沟通十分不利。所以,平行之间沟通时要遵循以下要领:
    1.彼此尊重,才方便沟通。大家一般高,所以要先从自己做起,尊重对方,对方才会同样地回报。
    2.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心一意为自己打算,本位主义想想严重,很难沟通。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
    3.采取平等互惠的原则,不要存心占便宜。对方有意或无意吃亏,都要善意提醒他,以建立“和我打交道,一定不吃亏”的信用,增加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4.用正心和诚意来促进彼此的了解。这种功夫是平日就要加强的,着急时的临渴掘井很难收到效果。
    5.创造有利的情势,把握适当的时机,选用合适的方式。如果遭遇困难,更要诚恳地化解。
    6.可以圆通,绝对不能圆滑。一味推、拖、拉,根本缺乏沟通的诚意,当然效果不佳。
    7.发现对方有心结,必须用心化解。先找出关键所在,再以实际行动来补救。空口道歉,并没有多大作用。
    8.有时先通过部属与部属的沟通,再提升到主管对主管的沟通,相当有效。
    9.情势不利时,必须谨慎地先开口。对方接腔时,赶快打住,让对方发表意见。不论沟通的结果如何,都应该向对方表示感谢,为以后再沟通留下余地。
    10.对方实在不愿意沟通时,可以采取演示文稿的方式,请上级来主持,对方不得不参与,可以趁机沟通。
来源:曾仕强《人脉关系课》

感悟:人际关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宇宙万物之中,人类的关系最为复杂,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人际关系的表现也不一样。一般而言,西方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西方人认为,社会由个人构成,个人自由独立,但是必须加以适当的规范,也就是实施法治,才能够维持整体的秩序。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是西方的人际基础。中国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中国人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的自由实际上相当有限。人与人的互动,也不能完全由法律来控制。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才是我们的人际基础。中国式的人伦关系是处理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础。工作关系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工作关系搞不好,则事业很难发展。家庭关系是每个人一生的课题,人一出生,便陷入层层关系网。只有家庭事业双丰收,才算真正的成功。要想解决好这两大难题,只需要掌握通俗易懂的十个要领即可,这十个要领内涵丰富,缺一不可,只要合理应用,则无往不利。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