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八十狼 2016-06-14
 

 思乡

八十狼

离别时,总是想,去去就来,何必寒蝉凄切,谁知一别,千里烟波,白云一片去悠悠。。。

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人通过对三个不同时期听雨感受,描述出词人生活的三个不同阶段时的情形,绵绵雨声,本是有丝丝愁思,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接把细雨与愁挂钩。李重元的“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用“黄昏”、“雨打”、“深”淡淡愁绪飘出“门”。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虽没提“愁”字愁更愁,正如冯梦龙“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而本词是通过听雨表现了词人整个人生的三段历程的画面,其中的妙意不再啰嗦,许多赏析者自有高论,我在读这首词老感觉体现了我思乡的三个境界,请让我慢慢与诸位道来。

青少年时代求学在外,偶尔有想家的时候,但此时的想家犹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虽说想家但未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此时的“想”可能是妈妈手中的家乡饭菜,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这哪是思乡。所以此时的情景可用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表达,也就是想也是快乐的,也许用不了几天就回家了,所有的“思”都不是个事了。此时思乡绝无忧愁悲苦,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风华。这样的思乡阶段是短暂的。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无论怎样都得奋斗打拼,事业顺利也罢事业遇逆境也罢,都会分别体会到了江湖之大,江湖之深,江湖之险恶,此时思乡犹如“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这里的“客舟”行的是江湖险滩,“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客船无法比拟的,这“客船”仅是旅居一时,不日便可回乡,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游船”旅客只是乘兴而来的观景的局外之人,如何体会得到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的思乡之情。“听雨客舟”何时是归日,人说在外打拼,混好了不回去,混的不好了回不去,思乡只能“听雨客舟”了。望着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人生江湖如何之深啊,哪有家乡的温馨纯美,如何叫人不思乡。“雁叫西风”已是孤独凄凉,再加上个令人拍手叫绝的“断”字,更是“风雨飘摇”“颠沛流离”“坎坷遭际”“悲凉心境”, 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当然不是每个中年思乡之情都可达到这一层次,四方漂流,一腔旅恨。

    我前几年思乡之情大增,日夜思念居住过的小山村,想那里的山哪里的水那里的云和雨,更思念哪里的人,终于一次回去看看了,但今非昔比,随着城市化的脚步中国的农村消失了多少,这个小山村也无可幸免,看着眼前这些残垣断壁,回想儿时那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一间间农家小院,恍恍惚惚,有一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感觉,是啊,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演变,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唯有江山不老。儿时的玩伴留在村中的也很少,我很怀念他们,但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一个人到了老年人旅居在外,思乡之情是有一种情形了,已不是家、村、乡那么具体的概念了, 那时的思乡或许仅仅是一种符号,一种追忆,试想一想,人到了老年自己已开花蔓枝,自己成了根,所以此时的思乡可能是一个地区,也可是自己奋斗或居住过的地方甚至是一个国家。犹如“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咱不谈词中表达作者当时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的情景,只说这个意境,白发老人僧庐用心听雨,犹如潜心颂经的老者,这不正表达了旅居在外的老者思乡情境吗?“悲欢离合总无情”这不是老年思乡的感悟吗?“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时自己已扎根异地,已有后代在此工作学习生活,此地已成故乡,思乡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不禁感慨。

想起故乡在心中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觉,忍不住回去看了看,发现故乡其实没有那么美,比起其它地方反而显得更荒凉,但远走他乡后,哪种感觉又慢慢涌入心中,真想再回去看看。不知人一生中有多少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2016、6、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