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 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虹72 2016-06-14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 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

     周瑜见诸葛亮料事如神,怕他以后会成为东吴的大患,总想借机除掉他。于是,他以军中缺箭为由,请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好十万枝箭。诸葛亮却说三日便可造好,并与周瑜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领命后,私下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在每只船的两侧摆上千余个束草,然后用青布做成帐幕将束草盖住。诸葛亮已经算定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在第一天、第二天按兵不动。到了第三天的四更时分,诸葛亮令人将二十只船用长索连在一起,每只船上分布三十个军士,然后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五更时分,诸葛亮带领的船只已经接近曹操水寨。诸葛亮令人把船横向摆开,然后在船上擂鼓呐喊。曹操得知后,担心诸葛亮有埋伏,于是令人在江边放箭。顿时,万余弓弩手开始向江中放箭。诸葛亮待船的一头插满箭后,令人调转船头并靠近水寨继续受箭。

     就这样,诸葛亮利用天时轻而易举地从曹操那里取得十万余枝箭。当鲁肃问诸葛亮如何料到当天有大雾时,诸葛亮说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真才实学是多么重要。真才实学不是摆设,而是能够用在实处的工具。如果诸葛亮不通天文,他是不可能答复得那么干脆的。

     无独有偶,刘备在取西川的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事情。

     刘备袭了涪水关后,令魏延与黄忠各守一寨,自己回了涪城。回涪城后,彭前来拜访。他问刘备:“将军有多少军马在前寨?”刘备将实情告诉了他。他说道:“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乎?前寨紧靠涪江,若决动江水,前后以兵塞之,一人无可逃也。”彭的话引起了刘备的警觉,他立即派人密报魏延、黄忠,令他们二人日夜用心巡逻,防止蜀兵决水淹寨。后来,蜀兵乘风雨大作之际果然来决水,被早有准备的魏延和黄忠杀退。

     知识的作用是巨大的,“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知识就是力量,十分钟的时间你也可以利用来读一些书籍。在自修上下一份功夫,可以助你在事业上得到一份上进。许多志在成功的人,在早些时候,年薪很低,工作很苦,但他们利用其闲暇的时间,不断学习以求上进,比之他们在日间的工作更为努力。在他们看来,追求知识要求进步才是真正的大事,而非薪水。

    求知,使你富有知识,知识使人多一份生命。一个人愈能储蓄便愈易致富,零星的努力、些许的进步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可以使你更为充实,使你更能笑对人生。

    一个人的“优越”的记号与“胜利”的征兆便是孜孜以求的进步精神。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得不到多大的成效,其成绩总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因而不想在闲暇的时间读书。这无异于一个人因为自己进项不多,以为即使尽量储蓄,也不能致富,所以一有钱,尽数挥霍,不屑储蓄!

    知识的高价值和对我们人生历程的重要性在今天同样适用。在日趋激烈的生活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你必须用充分的学识来武装作自己。这一切,只有通过学习方可实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层出不穷,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必须有意识地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坚持随时随地学习。

感悟:一品香,品一口,口口留香。千古传诵老人言,口口留香的人生哲学。盲目的行动最终带给人们的是失败的苦果,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沮丧和无奈。要想在人生之路上一帆风顺,必须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用思考的光芒引导自己前进的步伐。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世间最浅显平实而又最深邃奥妙的智慧。祖祖辈辈用经验和教训口口相传留下的忠告。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古圣先贤的名言精粹,尽在教育城。老人言为什么值得听?因为老人的老,不光体现在年龄的衰老,更体现在智慧的古老、经验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很多时候,时间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吃过的盐多,也就相当于在这个世界上接受过的历练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深刻,看人就能看到骨子里去……/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