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损设定低一些,人生损失小一些

 kuailedexiaobianfu 2016-06-14



本文配图选自电影《恋爱的温度》,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导演的处女作,主演实力很强,主题就是分手、吵架、和好、吵架……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思,在吵架里也读出点哲学意味来。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6:03 止损设定低一些,人生损失小些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童尧老师的温情朗读 

这个段子是听来的。

 

师姐的女同学,新婚之夜被醉酒的新郎打了。酒醒之后,新郎痛哭流涕向新娘道歉,说自己喝多了犯糊涂,以后一定不会了……新娘思前想后,原谅了他,两人和好如初。

 

没多久,男人又喝多,半开玩笑地用拳头轻轻捶她一下,也就一下,这位姐姐二话没说,直接去厨房掂了把菜刀出来:“你再动我一下试试?”

 

我当时惊着了:“男人虽然可恶,但这新娘也太生猛了吧?”


师姐笑了:“你,too young  too simple”。

 

他们后来呢?

 

后来?师姐笑了:“男的再也没有酒后动过手,喝再多都没失态过。他们一直都很恩爱,可恩爱了。”

 

这个故事超出了我当时的认知。我无法理解这两人在婚姻里的状况,这世上还有恩爱的婚姻需刀兵相向来维持的,奇葩,太奇葩!

 

后来看了许多家暴案例,无一不是这样的规律:

 

家暴,一方追悔莫及道歉,一方原谅——家暴,一方道歉,一方原谅——再家暴,再道歉,再原谅…… 

周而复始,往而循环,成为一个走不出去的莫比乌斯怪圈,到最后结局无不血腥惨烈:除了婚姻解体,还有锒铛入狱,甚至家破人亡。

 

再回头想想那位姐姐的做法,从根本上讲是对的。战术上尚待推敲,战略上英明果断。

 

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带永远存在。她第一时间亮出了自己凛然不可侵犯的底线,用一把菜刀决绝地剁掉了他人性中刚刚萌芽的恶,将这个她还爱着的男人从灰色地带拽回光明处,没有任其堕入罪恶黑暗,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把正了婚姻的方向,没有任其一路走偏成为悲剧。

 

尽管,以暴制暴,从理论上并不可取。

  

我刚上班第一年,被发配到医院所属的卫生所见习。卫生所在一个偏远小山城,没有人愿意去,只好委屈刚毕业的小朋友们轮岗。

 

那段日子很闲,也很寂寞,因此,单位内部三五个人相处显得尤为重要。处好了就是相依为命一家人,但凡有个把人处不好,就显得小集体有点分崩离析。

我不幸摊上后一种。

 

所里两位前辈势如水火,基本上不打照面,好在有轮班,总是你来我走。偶尔两人同在,气氛就不太对。后来,对他们的事略有耳闻,才知矛盾根源在一把象征权力的钥匙上。

 

甲是领导,一开始把这权利交给了乙,后来因故收回,冷战由此开始。

 

我就不八卦中间因果了,只是甲曾私下说过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大意是:“一旦发现下属有问题,要第一时间沟通,不能碍于面子姑息而奢望别人自省。不然,工作上的问题攒大了,处理起来伤筋动骨,会变成个人恩怨。”

 

他的话我记在了心里。后来我自己也做管理,遇事也曾心软过,但发现问题尽快着手解决,方式可能因人而异,但本质一样,就是要防患于未然,“疾在腠理”时最好治。


管理者不能面子太软。《红楼梦》里,李纨人送外号“大菩萨”,她屋里的人业务不精到连伺候主子洗脸都不会,还得当着客人的面现教;王熙凤号称“脸酸心硬”,去宁国府打理秦可卿后事,头一个迟到的先赏了二十板子,别人一看,都“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丧礼才办得风风光光,保住了贾府颜面。

 

这种不姑息的做法从长远来看对谁都好,当然更值提倡。除非你另有图谋,先让对方作死,攒一票大的,好师出有名地干掉人家。

 

朋友S告诉我,她和某某决裂了,原因是她受够了后者积年来对她习惯性的调侃蔑视。

 

她曾向我诉苦,说某某总是有意无意嘲讽她,甚至还给她起了个有侮辱性的外号,她也不是没抗议过,但对方说这称呼是昵称,表示宠爱。


她是个特善良敦厚的人,每次在我这儿郁闷完后,就长出一口气说:“算了,我忍忍吧,毕竟这么多年的情分在那儿。”

 

但忍字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终于有忍不下去的一天,友谊的小船至此说翻就翻。外人都奇怪:“你俩不一直挺好嘛!不就是一句玩笑吗?”可是,那句貌似玩笑的讥讽恰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她心中积压的愤懑实在太厚了。

 

不止S,很多人都这样被所谓的朋友屡屡伤害,心重的人好多天都缓不过来,憋成内伤。

 

我的亲生闺蜜X,时常在聊天时忽然闪回,控诉某人对她居高临下的态度。我也不好表态,恐有挑拨之嫌。一次终于忍不住开了句玩笑:“你这反射弧也太长了,这都多长时间的事了。”她说:“我当时没反应,还不是怕翻脸不好看。”可惜人的承受度终归有限,这种“翻不起脸”最后往往演变成“彻底翻脸”。

 

换个角度想,那种不顾你的感受一味任性对你的人,他们真的拿你当朋友了吗?委屈终不能求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交往准则。当下生活节奏之快和压力之大,已让我们自顾不暇,实在不允许也没必要去额外负担他人强加给我们的不愉快;反过来说,我们也没权力随便给别人添堵,还苛求别人宽容担待。

 

同样受过此类困扰的已故作家三毛,在总结一堆自己的窝囊经历后,痛心疾首地说了句金玉良言,“是我先做了不抵抗的城市,外人才能长驱而入啊!”

 

如果第一次被冒犯,你就用自己的方式发出正式声明:此路不通,别人想必也会识趣地收敛吧?何必走到两败俱伤这步。在一场决裂关系的两端,即便你站在正义一方又如何?对方是有错在先,但是你又何尝不是用忍耐在推波助澜?

 

从博弈角度看,你除了经营失败外,还付出了沉没成本——曾经平白受过对方那么多气。你说,你这是图个毛哇?

 

我有俩哥们,据说初次相遇是在牌桌上,A一上来就耍赖,B见状把牌一拢,一撂:“我不玩了。”闹个大红脸。

 

结果呢?很奇怪,A从此跟B一直很客气,他们后来成了生意伙伴,合作得居然很愉快,都挺讲规矩。


你看,有时候就是这样,你有自尊别人才尊重你,从此会少很多纠结和麻烦。而你们的关系,也许会因为对方的修正而实现良性发展,磨合好了前景一片光明。退一步讲,即使做不成朋友,顶多敬而远之,也不用升级到翻脸撕逼的地步。

 

我在跆拳道馆,曾见两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练习时一个对另一个恶语相向还动作变大,教练立即上前制止并严斥。中途休息喝水,教练安抚受了委屈的小男孩,问他怎么想,小男孩说:“这是第一次我先忍了,如果他下次还这样,我就正式警告他。”说完,他眼光炯炯地等着教练表扬。在一旁递水的他的妈妈说:“这一次不要忍,就不需要有下一次了。记住了吗?”

 

希望我们都记住:“第一次就不要忍,就不需要有下一次。”这句话的确与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宽容礼让”的教育不合辙,但你会慢慢发现,对一个体面人来讲,它放在任何领域任何层面,不管是职场还是家庭,友情还是婚姻或其它人际交往,几乎全部适用,生活会因之变得清爽利落。

如果觉得这句话戾气太重,那不妨换个洋气点的说法:止损点设定得低一些,人生的损失就小一些。

 

当然,不提倡忍耐不代表一定要睚眦必报,一定有破坏而无建设。至于如何把握回应的尺度和技巧,尽量不伤和气与大局,那将是另外一个话题。

电台配乐:蔡健雅《别找我麻烦》

有娃的妈都面对过一个问题:如果你家娃在外面被打,该怎么教育?

 

当着老师和小朋友面,我们一定会说,“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小朋友间要相互宽容,来,握握手和好吧。”可回到家,如果听闻今天娃被谁打,大部分家长都会火冒三丈,“谁打你,你打他,懂不懂?”

 

哈哈,其实我们自己有没有那么威武?多年来接受谦逊忍让为美为善的教育,大部分成年人吃点小亏,也就吞咽下去算了,大不了敬而远之。最气也不过向闺蜜吐吐槽,“那人真没教养,遇到她倒了血霉”。过两天重逢,该假笑还是会笑。

 

百合把这篇稿发给我时,我开玩笑说,“你快成我们‘包子界’代言人了”。她觉得她写的挺有道理,大部分时候,我们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也许只是纵容更大的惊涛骇浪的发生。人性中都有恶的部分,是在萌芽阶段就掐灭它;还是一再姑且,最终两败俱伤,抑或自此逃离……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每个人做选择之前,自己想好就行。

 

妍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