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漠与海 穿行波斯湾奇幻双城

 昵称179287 2016-06-14

沙漠与海穿行波斯湾奇幻双城

香料、古董、狮子标本、玩鹰的少年和你擦肩而过。白袍男子、抽水烟的蒙面女郎、橱窗里的阿拉丁神灯、推独轮车的老人消失在那条窄巷的尽头……站在黄昏下的瓦其夫老市集,我像是穿越到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街对面的多哈湾吹来阵阵海风,掀开我的旅行日志。书页翻卷中,我看到沙漠星空、采珠人的回忆、贝都因人的游牧帐篷、夕阳下大清真寺的礼拜回响……在奇异建筑和奢华传奇之外,你对中东的想象可以更大胆。

蜜枣与苦咖啡,阿布扎比一晌贪欢

仿佛每个人提起阿联酋首先都会想到腔调十足的迪拜。相比之下,阿布扎比的低调更让我心生好奇。犹记抵达阿布扎比丽思卡尔顿酒店的那一刻,身着华丽长袍的礼宾员用鹤嘴银壶为我们满上几杯阿拉伯咖啡,随后奉上满载蜜枣的银质果盘。你要先喝完这一杯带着浓重药草味的咖啡,再咂上一颗甜得腻嗓的大椰枣,两种极致的味道碰撞到一起,唤醒了在长途飞行中变得麻木的味蕾,也像极了这座面貌复杂的城市——绝不让你在第一眼就猜到它的秘密。眼前这座坐落在大运河畔的华丽酒店,内部装饰采纳了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细节,447间豪华客房与私人别墅在拱廊、水景、巨大草坪和小径交叉的花园里错落分布,初次到来,不小心就迷了路。

“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来加入周五早午餐派对吧!”雅思敏来自西班牙,天生就带着一股南欧人的热情奔放,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在泳池花园旁的乔诺特(Giornotte)餐厅开始了一场关于龙虾塔和生蚝盘的美味探索。像雅思敏一样的外籍员工在阿布扎比丽思卡尔顿酒店还有很多,这里聚集着来自全球63个国家的“丽思卡尔顿绅士淑女”。“我们就像一个联合国。”第二天在行政酒廊吃早餐时,来自韩国的行政管家对我说道。酒店住客也是一片国际面孔,身着白袍的传统阿拉伯家庭和穿着花色长裙的欧洲度假客共享一片棕榈沙滩。在丽思卡尔顿儿童俱乐部里,不同肤色的孩子们为一只棉花糖争先恐后地排着队,用儿童之间才能懂的语言聊得热火朝天。这番景象,就如那杯苦咖啡与蜜枣的碰撞,奇趣多元。

若论美食,酒店里8间风格各异的餐厅可谓平分秋色。但若考量美食与美景的完美结合,初听名字便让中国住客倍感亲切的中餐厅“丽江”(Li Jiang)则拥有难以媲美的魅力。日暮时分最好,订一张庭院里的台子,就在橄榄树下,让风景成为杯中佳酿的手边良伴。看着太阳在82座洁白无瑕的大理石穹顶后徐徐落下,绝对是此行中阿布扎比的最美回忆之一。若是提前叮嘱,可让管家为你安排一间面朝大清真寺的客房,推窗即能将恢弘的全景纳入眼底。

采珠人船歌,城市最初的记忆

在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城前,阿布扎比只是波斯湾畔一座宁静的小渔村。1761年左右,这里逐渐有了一些城市的模样,最初的居民主要以采集珍珠为生。阿布扎比人把自己称为“骆驼上的民族”,在没有发现石油前,当地的阿拉伯人靠着下海捕鱼、捞珍珠、饲养牛羊为生。骆驼是他们重要的交通工具,阿拉伯人骑着骆驼往来于沙漠与海洋之间,易货而资。

绕过谢赫扎耶德大清真寺,从距离酒店10分钟车程的红树林码头登上古老的阿拉伯采珠船,这段鲜为游客所知的城市记忆在一段悠扬的船歌中渐渐鲜活起来。一身传统黑袍的阿伊莎站在船头迎接我们,她是这趟“采珠人之旅”的船长兼向导。铺着手工地毯和阿拉伯靠垫的船舱十分舒适,一趟行程下来我们才知道当年的采珠实况与今日的漫游安逸相去甚远。根据阿拉伯古老的采珠传统,阿伊莎给船上的每位乘客都分配了不同作业工种:潜者、歌手等。每人必须按照传统的采珠作业方式,使用绳编网兜等工具完成任务。过去的采珠人下水作业时完全不倚靠任何现代工具,没有潜水镜,没有氧气管,全靠天生水性。他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完成下潜、采集牡蛎、上浮整套作业程序。没有钟表计时,潜者搭档需要根据歌手哼唱的节拍算好时间,如果潜者超时没有上浮,他的搭档则需要拼尽全力用绳索将其拽上水面,绝对是“命悬一线”,万一失手,只有葬身大海。

如今,采珠人之歌在波斯湾已成绝唱。廉价的人工养殖珍珠和石油产业的井喷式增长,让这项遗失的传统只能在明信片和黑白照片中留下痕迹。还好,沙漠深处贝都因人的骆驼和游牧帐篷还在。请阿布扎比丽思卡尔顿的管家为你预定阿拉伯之夜度假村(Arabian Nights Village)包含晚餐的半日沙漠探险,在越野车翻飞沙海的惊声尖叫与沙漠落日的壮丽无言中细细体味这座黄沙之国的精神源泉。长途跋涉抵达毫无信号的骆驼农场之后,请毫不犹豫地干下那碗新鲜的骆驼奶。或许在深守沙漠腹地的骆驼牧人看来,每一位来访的陌生面孔都是他们枯燥长日的一抹亮色,哪怕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语言,他们也愿意带你参观,亲自挤奶,并用浓重的口音诉说他们对故乡的思念。

多哈秘境,沙迦村落的精致与传统

从阿布扎比沿着波斯湾的海岸线飞行,在一片碧蓝如玉的海水中央,卡塔尔航空的航机载着我们轻盈着陆。清澈蔚蓝的海水包围着多哈国际机场,我对阿拉伯半岛固有的“沙漠”、“干燥”、“炎热”等印象在抵达那一刻便消弭无踪。车行前方,棕榈树之间起伏的城市天际线更是让人对这座海湾首都有了更兴奋的期待。

相比它的邻居阿联酋,卡塔尔的旅游热度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更多的游客到来之前,这里保留了很多阿拉伯传统风俗以及不为人知的秘境。拥有多哈湾绵延350米私人海滩的沙迦度假村及水疗中心(Sharq Village & Spa)就是这样一座精致迷人的小村落。走进大堂的那一刻,下午的阳光洒进大堂中的阿拉伯庭院,你会像我一样为眼前精湛的异域装饰所惊艳:纱幔、天井、石中泉、波斯玫瑰……一位曼妙的女子提着熏香炉走上前来,袅袅烟雾中藏着浓郁的沉香,这独特的欢迎仪式让人瞬间错乱了时空,梦里不知身是客。

“沙迦”(Sharq)在当地语言中意为“东方”,整座度假村以阿拉伯村庄为灵感,客房和餐厅都分布在一栋栋白色的小房子里。仙人掌、蒲葵与各种沙漠植物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旁围出天然的篱笆,整座度假村自成一派的风格与对岸CBD里密集扎堆的高楼酒店相映成趣。这家由丽思卡尔顿管理的度假村内部,也有着皇家行宫般的雍容风范。酒店里鲜少见到非阿拉伯面孔,身着传统长袍的当地男子喜欢约在这里抽个雪茄喝杯咖啡,举手投足之间有种说不出的贵族做派。当地的显赫家庭也常来这里度假,但往往只有爸爸带着孩子下水嬉戏,蒙着头巾的妈妈们则在池边的卧榻上笑望着,享用服务生不时送上的冷饮和冰果。

在日落时登上阿尔瓦尼斯水烟露台(AL WANIS),你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的社交文化。如同阿拉伯咖啡,阿拉伯水烟早已成为当地最重要的社交方式。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无论是否熟识,大家一人一口地传递着水烟壶。你来我往的传递间,自然而然就熟络了起来。面朝海湾的阿尔瓦尼斯水烟露台俯瞰着沙迦度假村的优美全景,白色的纱幔隔断出极具私密性的独立空间,在传统的棉垫和地毯上,客人席地而坐,倚在红白相间的靠垫上,喝喝传统的阿拉伯咖啡,尝几块阿拉伯点心,再吸上几口水烟,也不失为打发时间的一种优雅愉悦。

贝聿铭和瓦其夫,当艺术馆遇到老市集

从沙迦度假村出发,车行5分钟就来到了多哈最具风情的海滨大道。在这条美丽的观景道上,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悠闲地赶着海鸥散个步,直到华灯初上,看整座城市被绚丽的霓虹点亮。若是初来乍到如我,则不妨右转拜访贝聿铭,品味艺术文化;左转遇见瓦其夫,体验市井风情。

一半建在海上,一半建在陆上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贝聿铭选择了最单纯的海面作背景,并为博物馆设计了人工半岛。单纯的背景衬托出建筑硬朗、简单的几何形体,并且更能展现阳光在几何形体上形成的丰富光影。建筑三面环水,仿佛是伸进多哈湾的一个托盘,满载着阿拉伯人民英勇的民族历史和贝聿铭大师的艺术成就。建筑配上水景和光影,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浑然天成。站在博物馆中庭巨大的银色穹顶之下,45米高的玻璃幕墙从天花板上倾泻而下,窗外的碧海金沙仿佛也成为一幅流动的巨画。极具流线之美的穹顶以及悬空廊桥将分布在5层楼间的展厅、图书馆和教育中心精巧地串联起来,展厅内展出了800多件7世纪至19世纪的伊斯兰艺术珍宝。

从艺术馆出来,穿过街道,市井气息浓烈的瓦其夫老市集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多哈的城市魅力。瓦其夫是多哈城中最古老的市集,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曲折狭窄的小巷两旁排满了各式小店,建筑的墙表铺满石头,顶部用绳子将椰枣叶扎成片铺到竹子做的梁上。各式店铺临街而设,或是干脆开到临街的露台上。下午4点之后是游览老市集的最佳时间,由于白天日照强烈,当地人习惯在日落前后才出门消遣。在阿拉伯纯种马上巡逻的骑警也在这个时间出来走街串巷,帅气的警察和俊俏的白马,绝对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更有趣的是,养尊处优的阿拉伯太太们采购了大包小包的东西不用自己拎,推着独轮车的搬运工们会将货物直接运送到她们车里。夜幕降临,多哈的热闹才刚刚开始,这段穿越波斯湾双城的奇幻旅程在此即将划上句点。在老市集广场的古井边,我和一位阿拉伯大叔并肩坐着,虽相看无言,却也从对方眼中读到了善意与真诚。我想,这便足矣。 

————————————————————————————

凤凰网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账号:travel_ifeng

生活家私人微信:lifeofwealth2015

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旅游”,获得更及时、更有用、更有趣的旅游信息

欢迎投稿至:all_travel@ifeng.com

我们将为你的作品提供亿万人观看的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