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什么是博客
2016-06-14 | 阅:  转:  |  分享 
  
什么是博客

一、博客

博客或网络日志(英语:Blog,为WebLog的混成词),台湾译作网志、部落格,港澳译作网志,马新译作部落格、博客、网志,是一种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图片或影片的网页或联机日记,用来抒发情感或分享信息。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ChronologicalOrder),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多博客作者专注评论特定的课题或新闻,其他则作为个人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超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

二、发展起源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音译(不是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而Weblog则是由Web和Log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log有以下几种解释:

1.Arecordofaship''sspeed,itsprogress,andanyshipboardeventsofnavigationalimportance.航海记录:对船速、船程以及船上发生的所有对航海有意义的事件的记载。

2.Thebookinwhichthisrecordiskept.航海日志:保有这种记载的本子。

3.Arecordofavehicle''sperformance,astheflightrecordofanaircraft.飞行日志:对交通工具工作情况的记载,如飞机的飞行记录。

4.Arecord,asoftheperformanceofamachineortheprogressofanundertaking:日志:对某种机器工作情况或某项任务进展情况的记载。

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为网络日记,后来喜欢新名词的人把这个词的发音故意改了一下,读成weblog,由此,blog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中文意思即网志或网络日志,不过,在中国大陆有人往往也将Blog本身和blogger(即博客作者)均音译为“博客”。“博客”有较深的涵义:“博”为“广博”;“客”不单是“blogger”更有“好客”之意。看Blog的人都是“客”。而在台湾,则分别音译成“部落格”(或“部落阁”)及“部落客”,认为Blog本身有社群群组的意含在内,借由Blog可以将网络上网友集结成一个大博客,成为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自由媒体。

①blog=Weblog=部落格=网络日志=网志=网络日记本

②blogger=写blog的人=博主

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博客(BLOGGER)概念解释为网络出版(Web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Blog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为动词,表示张贴的意思,作为名字,指张贴的文章)构成,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为Blog的内容,它可以是你纯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它并不等同于“网络日记”。作为网络日记是带有很明显的私人性质的,而Blog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是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中。

三、发展历程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开始真正流行;

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

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了博客,并运用博客;

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业务,也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春秋战国时代。

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他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BSP商家风起云涌,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目前,国内优秀的中文博客网有:新浪博客,搜狐博客,中国博客网,腾讯博客,博客中国等。

四、博客编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NewPage”网页,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

1994年1月:JustinHall开办“Justin''sHome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Winer开始出版ScriptingNews。这个网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变而来,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

1998年5月7日:PeterMerholz开始出版网站(根据他自己的档案记录)。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开始出版,最早的链接是关于“AlexChiu''sEternalLifeDevice”。

1999年:PeterMerholz以缩略词“blog”来命名博客,成为今天最常用的术语。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个人博客网站Camworld中写道:“DaveWiner开始了最早的博客网站,Camworld无需隐瞒地表示,模范和追随ScriptingNews。”

2000年4月12日:WeblogseGroups的邮件列表终止,JornBarger和DaveWiner的鼻祖之争开始公开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邮件列表中贴出帖子,爆发争吵。

2000年10月:Jakob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网站都不忍卒读”。

2000年10月14日:Dave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News是最早的博客网站,然后他优雅地将这项荣誉归于他很尊重的前辈——WWW的发明人Tim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过Winer很快给自己找到了另一顶桂冠,ScriptingNews将网站的口号变为:互联网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博客网站,开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发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为目录创建的事实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五、博客之父

博客的出现才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要书写博客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史料必须像挖掘“古董”一样去求证,而且分歧和争议颇多。比如谁是“博客之父”这个问题想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牵涉到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六、最早的博客原型

首先,最早的博客网站:显然最早的博客是作为网络“过滤器”的作用出现的,那就是挑选一些特别的网站,并作简单的介绍。因此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MarcAndreesen开发的Mosaic的What’sNew网页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JustinHall的黑社会链接网页也是最早的博客网站原型之一。

七、最早的博客预言家

其次,最早的博客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Gibson在1996年预言了职业博客:“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浏览网络,精选内容,并以此为生,的确存在着这样的需求”。Userland公司CEODave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News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

1997年12月,JornBarger运行的“RobotWisdom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由Matt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这一年,也是博客开始高速增长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BlogTool等众多自动网络出版发布免费软件的出现,而且它们往往还提供免费的服务器空间。有了这些,一个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发布、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其中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工具。当时,他们有着一支网络出版软件的“梦之队”。但是,这种成功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利润,甚至由于财务压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员,并一口气裁到了极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员工EvanWilliams,他是创始人之一。梦之队也分崩离析,另一名创始人是新英格兰人MegHourihan。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与个人网站、社区、网上刊物、微型门户、新闻网页等究竟有什么区别。最容易明确的区别方式当然就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因为博客的内容五花八门。EvanWilliams的定义非常简介:“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Brevity)以及个性化(Personality)。”而后来继续演化,更规范更明晰的形式界定为: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就不能称为正式的博客网站。

由于博客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逐渐演变的网络应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决定了人们很难来认定一个正式的“博客之父”,也没有人敢于戴上这顶帽子,否则,一定会打得头破血流。

八、最早博客

Userland公司CEODaveWiner,在1997年开始运作的ScriptingNews开始真正具备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将这些功能集成到免费软件“Frontier脚本环境”。不过,这个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争议颇多。有人认为,从形式上说,是Jorn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网站的基本模样(当时的原始模样可以上网看到。

网管人员使用log(logfiles)来指称“系统记录文件”,因此几年前如果用google来查weblog,查出来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这种网站流量分析软件,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九、专业博客

有的博客因其作者及内容专业性,可按照专业划分为专业博客,如专注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领域的实践与研究,目前着力于企业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应用/网站优化与推广/医药电子商务/SAAS/WEB2.0应用等方面思考与实践的围炉博客,即是电子商务专业博客。

最早使用词汇“weblog”

1997年12月,JornBarger运行的“RobotWisdom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JornBarger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形式上,他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由Matt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

十、最早使用“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Merholz在题为“词汇游戏”的帖子中如此回忆道:我一直很喜欢词汇,喜欢一遇到生词就钻到词典里面。我喜欢词汇游戏,词源学更是有趣。没有想到这种爱好居然产生了影响,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确切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发邮件也开始使用。KeithDawson把blog收进了“行话查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发布Blogger的话,这个词汇可能就无疾而终。

PeterMerholz由此将blog变成动词,后来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说法。

十一、分类

(一)按功能分

1.基本博客

Blog中最简单的形式。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这些话题几乎可以涉及人类的所有领域。

2.微型博客

即微型博客,目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博客作者不需要撰写很复杂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写140字(这是大部分的微博字数限制,(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以个人和企业来分类又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博客主人的知名度、博客文章受欢迎的程度,可以将博客分为名人博客、一般博客、热门博客等。按照博客内容的来源、知识版权还可以将博客分为原创博客、非商业用途的转载性质的博客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博客。

(二)按用户分

1.个人博客

1、亲朋之间的博客(家庭博客):这种类型博客的成员主要由亲属或朋友构成,他们是一种生活圈、一个家庭或一群项目小组的成员(如布谷小区网)。

2、协作式的博客:与小组博客相似,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共同讨论使得参与者在某些方法或问题上达成一致,通常把协作式的博客定义为允许任何人参与、发表言论、讨论问题的博客日志。

3、公共社区博客:公共出版在几年以前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持久有效的商业模型而销声匿迹了。廉价的博客与这种公共出版系统有着同样的目标,但是使用更方便,所花的代价更小,所以也更容易生存。

2.企业博客

1、商业、企业、广告型的博客:对于这种类型博客的管理类似于通常网站的WEB广告管理。商业博客分为:CEO博客、企业博客、产品博客、“领袖”博客等等。以公关和营销传播为核心的博客应用已经被证明将是商业博客应用的主流。

2.、CEO博客。“新公关维基百科”到11月初已经统计出了近200位CEO博客,或者处在公司领导地位者撰写的博客。美国最多,有近120位;其次是法国,近30位;英德等欧洲国家也都各有先例。中国目前没有CEO博客列入其中。这些博客所涉及的公司虽然以新技术为主,但也不乏传统行业的国际巨头,如波音公司等。

3.、企业高管博客。即以企业的身份而非企业高管或者CEO个人名义进行博客写作。到11月5日,“新公关维基百科”统计到85家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博客。不单有惠普、IBM、思科、迪斯尼这样的世界百强企业,也有StonyfieldFarm乳品公司这样的增长强劲的传统产业,这家公司建立了4个不同的博客,都很受欢迎。服务业、非赢利性组织、大学等,如咖啡巨头星巴克、普华永道事务所、Tivo、康奈尔大学等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NOVELL公司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公关博客,专门用于与媒介的沟通。

4、企业产品博客。即专门为了某个品牌的产品进行公关宣传或者以为客户服务为目的所推出的“博客”。据相关统计,目前有30余个国际品牌有自己的博客。例如在汽车行业,除了去年的日产汽车Tiida博客和Cube博客,去年底今年初我们看到了通用汽车的两个博客,不久前福特汽车的野马系列也推出了“野马博客”,马自达在日本也为其Atenza品牌专门推出了博客。今年,通用汽车还利用自身博客的宣传攻势协助成功地处理了《洛杉矶时报》公关危机。

5、“领袖”博客。除了企业自身建立博客进行公关传播,一些企业也注意到了博客群体作为意见领袖的特点,尝试通过博客进行品牌渗透和再传播。

6、知识库博客,或者叫K-LOG:基于博客的知识管理将越来越广泛,使得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那些原来只是由部分工作人员拥有的、保存在文件档案或者个人电脑中的信息资料。知识库博客提供给了新闻机构、教育单位、商业企业和个人一种重要的内部管理工具。

(三)按存在方式分

1、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Blog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2、自建独立网站的Blogger: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自己需要会网页制作,需要懂得网络知识,当然,自己域名的博客更自由,有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

3、附属Blogger:将自己的Blog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4、独立博客:独立博客一般指在采用独立域名和网络主机的博客,既在空间、域名和内容上相对独立的博客。独立博客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网站,而且不属于任何其他网站。相对于BSP下的博客,独立博客更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十二、四大作用

1、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2、知识过滤与积累;

3、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4、博客营销。

5、作为网络个人日记。

6、个人展示自己某个方面的空间,让更多人了解你。

7、网络交友的地方,能认识各行各业的形形色色的人。

8、学习交流的地方。

9、抒发个人感情的地方,把自己所想写在日志里,不受局限,言论自由。

10、通过博客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

11、话语权。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优化博客昝辉说话语权是博客的最重要的作用。一点不假,一个成器的博客就像一个媒体,一个旗帜。

十三、博客微博区别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应该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1便捷性:平民和莎士比亚一样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李松博士认为,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2背对脸:创新交互方式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follow(跟随),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follow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3原创性:演绎实时现场的魅力

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比如,最近爱上随心微博的李小姐在中央大街咖啡厅看书,忽然看到大街对面是自己认识的一对“地下情侣”。于是她马上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自己的微博客上,在第一时间引起朋友圈子内的一片轰动。她非常为自己超具现场感的狗仔队精神而欢喜,也因此更爱“微博”。

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献花(0)
+1
(本文系教技1402尹...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