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医,沉默着去爱

 隐士的书屋 2016-06-14

近半年时间里,值得言说的,我收获了很多。是从内心发生的,最个人的体会。

没有成就,男人的腰杆绝对不会挺得太直。在医言医,有人都相信中医,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吃了什么汤剂,病好了,说明中医有效。维护健康的方法,一定是中医的这些原理和这些道法术器是最棒的。相信中医,依然有戏。

比如我,长期在强手如林的医界锤炼,自然也希望“碰见幸福”。每一个试图有所作为的草药中医,都要成为“万能的主”。事不过三之后,便成功的扭转了乾坤。病人不日康复了,于是证明大仙的“仙气”是有效的。这样的案例,为数不少。于是乎,显然有一些颇受好评的言论!

然而,其实看似热闹的背后,掩盖的是患者从医的心酸。如所有人所期待的,这样的愿望好些并没有能够实现。之后的日子里,最关键的是,也让患家及其幕僚倍感心寒。今天看来,而所通所晓,说好的二剂已三剂如神,不过是令人悲怆一笑的忽悠术。当我用我的发现来观照身边的现实时,我却无力提出反诘。

相反,传统中医已不再是过去那样值得夸耀。在市场化的大潮中江河日下,好的中医越来越少,中医盛名一落千丈。在这样的环境里,什么是中医? 说中医的功劳呢。传统的中医精英去哪了?什么才是好医者?中国医学的崛起又从何谈起?技有何用?现时代中医技不如人,毫无亲和力,更成了一种显摆,不仅丢掉了消费者,也逐渐消灭了自己。也许我们啥都不会了,这恰恰是新时代所越来越排斥的。

行医者,当未医彼病,先医我心。这个时代,更需要真相,更需要追问,更需要反思。

每个人得病,可能都给它起一个名字,XXX病。就说你得什么病,就给你开药了。归其原因,是我们忘记了最基本的东西:症侯可能都是一种,但是得病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于我而言,怎么样去分析、判断,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办法?

中医辨识疾病,辨证论治,分寸拿捏要比较到位,要讲究所谓“掌握分寸的艺术”,是“走钢丝”的本领。灵活,有力,迅速,过则麻烦。“走钢丝”无疑将成为痼疾的“攻关”利器,我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琢磨,这种功夫非常之重要。但医法背后的理解,需要相当的知识阅读,储备,耐心,精力,悟性。要晨曦相伴,耳鬓厮磨。也是最佳途径,舍此别无他途。世间绝品愚人难识,屈才八年你能忍吗。

不惟如此,我亦无意于奢谈勇敢。说经方采用的是一种高风险的攻击战术,可见其中中破釜沉舟的一面,且毫不畏惧。但现实中却不得执行,常常以患者甚至某个一个家属的喜好和利益而定。这些,在中医行当,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勇敢不起来的环境里,不勇敢是常态,勇敢是极少的例外。把自己最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又不出所谓的问题。用标准所允许的手段和方式,来呈现想要的内容和疗效。包括使方药既合乎自己内心的某种追求,也能在面上堂皇过去。岂不知一种接近理想主义的活法,匹夫之勇,难于上青天!所以要玩这些东西,即使是玩了好多年的人,也会始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一度着急得满嘴泡,面临的难度可想而知。

现实里或许有我的良苦用心在,尽管有千般不愿!但当我用我的发现来观照身边的现实时,一剂药的事!那是一种响亮的不加掩饰的嘲笑。医术骗子,狰狞模样。深以为歉,内心的不安和纠结情绪更甚。

很多谈论应有的反思。回味琢磨,才读懂了真正的英雄未必是“争强好胜”,而是为了弱者而挥拳,更需要温暖。

且容我再吸两口。花了好多年,什么才是好中医?信念坚定,专业素养,职业操守以及坚韧不拔的努力,缺一不可。如果医者没有理想信念,不想追索真相,对人没有关怀,只是把它当成饭碗或混江湖的招牌,这样的人不可能是好中医,更可能成为苟且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