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早春,在朋友花园里被发现的一棵柏树。 这棵柏树大概是70年代种植的,初期10年左右生长非常缓慢。当被移植到朋友的花园后,得益于更开阔的空间,充分的水分,柏树的生长非常迅速,3年时间大约长到4米高。
等柏树拿回家后,进行截杆,去除重枝。我发现在树干底部还有很多的桠枝,根部也有小枝。主杆截面有很清晰的年轮,数一下,刚好30圈。
1年后,柏树生长旺盛,这主要是根部须根的功劳。 2002年3月柏树造型前的样子 舍利骨造型初步确定位置 因为主干很直,需要雕刻出树干的锥度,加强动感,将顶部多余的枝叶全部去除。 2002年9月,枝叶已经丰满。我对顶部舍利骨进行二次雕刻,并用石硫合剂涂刷,对舍利骨进行防腐,硬化。 雕刻完成后,树势仍然旺盛,柏树重新上盆,形象进一步提升。 2003年9月,挖回后3年, 和上面的图片后1年。 在2003年初,这棵树被重新换盆。右边的枝干被剪掉,并把右侧三分之一的树干也进行撕裂,做成舍利骨。这样左右荣枯形成对比,有枯木逢春的味道。 到2004年冬,我对这棵柏树的外观还是不够满意,荣枯对比太强烈,舍利骨在多次涂刷石硫合剂后,也显得太明亮。 2005年春天,对柏树再次修改。左边厚密的枝叶被精简,特别是中间部分,直接精简,留出空白,把原来的枝干做成舍利骨,与其他舍利骨呼应。 右边舍利骨破面被部分深雕,碳化,弱化过于明亮的白色。 2006年的定型效果,荣枯有度,黑白灰绿交相辉映,绿叶部分成为整个盆景的点睛之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