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绝简析(1)

 江山携手 2016-06-14
1.唐人王维有杂诗三首,既独立成章,又语意关连。第一首通过候信写妻子挂念作客江南的丈夫: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孟津河指黄河流经孟津的那一段,孟津口即孟津河一渡口。女主盼望丈夫来信,了解这里常有从江南来的船经过,一次再次地打听,反复等待都落空,仍盼总会有家书。 古绝简析(1) 2.第二首利用问客写远行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男主遇到故乡来人,不问其他,只问“寒梅”是否开花,“寒梅著花”似乎隐藏着男女双方才知道的某种情感信息,可以猜想为夫妇临别叮咛的归期,或是彼此必然牢记的往事。这信息虽难确解,却耐人寻味。 古绝简析(1) 3.第三首借物候的变化写妻子对丈夫的怀念:“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首句是对第二首询问寒梅是否著花的呼应,但在女主看来,寒梅花发而人还未归等于希望的幻灭,接着莺飞草长暮春季节,内心更无法安宁,终日以忧愁的心态去观看春草,恐惧春草侵阶怕见年华易老。 古绝简析(1) 4.唐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见童子,问师可在家,得知师采药,问何处采药,得知在此山,问具体路径而云深难找。问字一个而实际作了多问。主语也靠意会,译成外语似应改为:我在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师行只在此山中,云深童子不知处。古绝简析(1) 5.宋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提醒品尝鲈鱼者,勿忘渔人捕捞苦。先说往来人只喜欢鲈鱼味美,再将焦点转向一叶扁舟,让人们关注出没于风浪中的捕鱼人。他还写过《淮上遇风》:一棹危如叶,旁观欲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两诗主旨相类。古绝简析(1) 6.唐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类似作品,早见于傅玄的 “东方大明星,光景照千里。少年舍家游,思心昼夜起。”李诗舍去月光普照的常识性介绍和客子离家的背景性说明,选取见月思乡行为中最动人的细节,并作了最单纯的表述,因而获得广泛而持久的共鸣。 古绝简析(1) 7. "美人卷珠帘 深坐娥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看李白的《怨情》,只见一个美丽的思妇先是“卷珠帘”,继而“深坐”而“蹙蛾眉”,最后“泪痕湿”,人虽无一字言“怨”,而一个怨意很深的思妇形象,已出现在眼前。如续之以“良人去未归,此恨难消退”点出怨字,反成画蛇添足。“蹙”或作“颦古绝简析(1) 8.“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玉阶怨》说的是玉石砌的台阶生起露水,女主角深夜在此伫候很久,被露水湿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旧含着晶莹泪珠,痴痴凝望秋月。玉阶久立,隔帘望月,都没有点出愁字,可是透过画面似乎令人感到漫天愁飘然而至,极其含蓄蕴藉 古绝简析(1) 9.南唐成彦雄的《村行》:“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黄昏时分村子里升起霭霭的炊烟,牧童从深深的山坳里回来了。他骑着牛,似乎没有看到对面来的路人,吹着牧笛顺着山过去了。乡村牧童那一份“骑牛不顾人”的傲自得,极富儿童神气,成年人只有怀着欣羡的眼光加以赞叹。 古绝简析(1) 10.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先写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放肆;后写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多么专注!从动到静,把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牧童怎样捕蝉,能否捕得,就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