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码广州 | 粤剧博物馆端午惊艳迎客

 莫负烟霞 2016-06-15






粤剧艺术素有'南国红豆'之称,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中。广东粤剧銮舆堂主席何车告诉记者,粤剧文化的保护、传承不仅仅需要民间粤剧艺术的实践,也需要博物馆这样的机构来促进粤剧理论的传播。(图 黄澄锋)




航拍粤剧博物馆,一组仿古建筑非常有气势。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恩宁路127号,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其中南岸为主馆及仿古园林建筑,北岸为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



从北岸建筑眺望南岸建筑。

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7万平方米。南岸为由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展厅、剧场、园林景区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陈列展厅包含'源远流长'、'红豆飘香'、'红船溢彩'、'艺海扬帆'四部分。主题展厅将定期举办各种与粤剧艺术相关的主题展览。剧场面积450平方米,设座位237席。


园林景区由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组成,以传统建筑工艺、技法与高标准材料相结合为特色的'三雕二塑'(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为亮点。



南入口小广场



踏入南入口小广场,就正式进入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园林范围。粤剧艺术博物馆沿荔湾涌分南北两岸,设南岸恩宁路、北岸多宝路两个入口。


西园



这里是博物馆整座园林的起点。荔湾地区曾是广州历史上园林汇集之地,也曾有西园存在,取此名不仅呼应城市之中的南园、北园,更是唤回广州园林历史 的辉煌记忆,追忆一段'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的千古园林之梦。



梨园钟声



梨园种声是由一座一层卷拥歇山样式建筑及围廊围合而成的小院,院内种植岭南佳果芭蕉、梨树等,水纹花街铺地延续水脉气息。





普天乐



从南入口广场西行,便转进西园的第一座园林小院'普天乐'。

这是一座卷棚歇山样式的二层园林建筑,入口门楼的石湾公仔脊饰,建筑山花上的福寿灰塑,建筑室内的广府木雕挂落与家具陈设,均显示出广府民居注重装饰丰富绚烂的特点。



开馆仪式上的粤剧传统技艺亮相表演。

普天乐取意岭南生活注重世俗享受之乐,在茶楼中喝一次早茶,听一曲粤剧便可体味广府生活的活色生香。坐在普天乐二楼厅堂,向东可近观东面屋脊之上的石湾公仔脊饰,向西又可赏园内假山主峰之险峻,远望八和阁之髙秀,伴随'叹茶听曲',便尽享普天之乐。



銮舆阁



銮舆阁是一座八角攒尖顶、覆有绿色琉璃瓦屋面的二层建筑,与博物馆北岸建筑隔水相望,是园中可内外两望俯瞰观景的最佳视点。



建筑内汇集了广府潮汕两地的木雕精品,一楼有以粤剧武行故事为主题创作的潮汕传统金漆木雕,二楼有以瑞鹤为主题雕刻的广府木雕藻井。



红船晚沙



'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清代的这首竹枝词记录了当年粤剧在岭南水乡乘红船沿水路四处演出的温暖记忆。晚沙湖畔的红色石舫,正是回溯当年粤剧红船泊晚沙的盛景。石舫似船型,船头朝向广福大戏台,用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长近10米,高近4. 5米,船身雕刻戏曲名段《游园惊梦》。



琼华堂



琼花堂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中潮汕装饰风格的代表建筑。琼花堂从梁架形式到装饰雕刻处处体现出潮汕地区木作工艺的独树一帜,由潮州传统木作师傅肖楚明、肖淳圭父子修建 。






这些木雕作品工艺古朴细腻、立体通透,雕梁画栋间彰显出潮汕工艺的富丽堂皇与巧夺天工。



吉庆别馆



吉庆别馆是为纪念粤剧著名会馆'吉庆会所'而命名,取广府传统民居中的基本单元一屋一院形式。



屋为两层,三开间,是广府传统的厅堂布局,横批处有六幅广府砖雕。这六幅砖雕体现出广府挂线砖雕的细腻精美,刻法古朴大气,如为吉庆别馆腰身佩戴上一条精美绝伦的砖雕腰带,让这座广府民居小院更显秀美。


贺香楼



贺香楼是粤剧艺术博物馆北侧主体建筑的主入口,可通达博物馆的高台楼阁、表演剧场与地下展厅。



贺香楼屋脊之上的石湾公仔脊饰,由广东石湾公仔大师何湛泉创作,以粤剧著名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为题材,由14块人物、花鸟、火珠、凤凰鳌鱼的陶瓷拼装而成。



整条屋脊从创作题材、样式到烧制过程方法全部遵循古法,成为广东石湾公仔脊的传世精品。



主馆八和阁



八和会馆是粤剧行会组织,也是海内外粤剧艺人的精神家园。把粤剧艺术博物馆内最高的建筑命名为八和阁,意在向八和会馆致敬。




耸立在主馆高台之上的八和阁运用十字脊屋顶形式,东与銮舆阁遥遥相望,建筑最高点达到32米,是全园的至高点。




从主展览馆俯瞰整个花园。



广福台



晚沙湖南岸破山而出的广福戏台,是粤剧艺术博物馆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建筑,也是整座园林之中唯一一座纯木结构建筑,取名广福台意在向佛山祖庙万福戏台致敬。



广福台木雕



广福台上的贴金木雕雕刻以广府风格为主,粗中见细,刀工严谨,刀法大气,题材也以戏曲人物故事为主要题材,辅以岭南植物瓜果与传统装饰纹样,舞 台两侧出入口出将入相独创戏剧人物雕刻,上方逐蝠(福)、逐鹿(禄)木雕装饰,处处显示出广府文化特色。



广福台砖雕六国大封相



广府砖雕是岭南地区最为知名的传统工艺之一,被称为'挂丝砖雕'。广福台上的这幅砖雕作品《六国大封相》选自粤剧中最为经典的排场戏。这幅砖雕作 品由广府砖雕传承人何世良大师带领30名弟子,历时一年制作而成,高370厘米,宽340厘米,雕刻深度近40厘米,层次丰富,气势恢弘,雕工精美。



你看那苏秦舌战群雄的景象栩栩如生,将传统广府砖雕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获得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成为广府砖雕的当代杰作。



西洋楼



广州从古至今始终都与世界始终保持紧密的交流与联系,特别是清代之后广州是全国一口通商之地,自然也成为领风气之先与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白色西式穹顶的二层凉亭犹如山中生长出来,花格窗与西班牙花阶砖充满异域情调,显现出岭南园林区别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的独特之处。





粤剧博物馆内的建筑和园林,构建出一个非常精致和谐的空间,虽然面积不大,可是别有洞天。



部分展品


博物馆现有5000多件藏品,从粤剧的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唱腔、流派、戏服道具、乐器等都有实物进行介绍。



复原的粤剧红船。



八和会馆捐赠的武打器具和杂箱。



传统戏服。



一个传统戏剧演出的再现场景。


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参观小贴士

地址:广州恩宁路127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