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连江| 纪念李力

 蜀地渔人 2016-06-15



纪念李力

去年12月29日下午,老同学李力猝然去世。他长我8岁,多年待我如兄,骤然离去,令我不胜哀伤。李力兄热爱生活,雅好欧洲古典音乐、华牌、麻将、足球;他极富智慧,谈及历史与时政,妙论不绝,抛金洒玉。几年前,他一时兴起撰写系列政评,解析入骨,鞭辟入里,然而文笔轻松诙谐,内容的严肃与表达的活泼相映成趣,堪称一绝。去年7月1日,李力兄如愿退休,本有远近两类计划。近,去北美探亲访友;远,与老同学们相聚庆祝入学与毕业40、50、60周年。他身体一直很好,没有任何宿疾隐患,两类计划本来完全可以实现,然而都未实现。每念及此,不胜茫然。李力学长治丧期间,我日夜不安,靠翻译叔本华的人生论化苦解涩。今天是他61岁生日,谨将几段拙译收集在此,作为纪念。

李连江

2016年6月14日

于香港中文大学



李力学长于张伯苓校长铜像前(2012年10月8日)



少年与老人
过去与未来
人生

在少年眼中,人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在老人眼里,人生是短短的过去。年龄越大,人生万事显得越小。年少时,生命矗立在面前,稳固如山;年老后,生命如浮云,转瞬即逝:万事万物,终归于无。
 
人生智慧的要点是摆正关注现在与关注未来的关系,不顾此失彼。很多人过分关注现在,活得草率轻浮;另一些人过分关注未来,活得忧心忡忡。只有极少数人把握得恰到好处。有的人,奋斗不止,希望不断,仅仅活在未来,永远盯着前方,迫不及待地冲向即将发生的事情,仿佛它们会破天荒带来真正的幸福。与此同时,他们忽视现在,不享受目前,任其白白流逝。这些人貌似老谋深算,实则堪比意大利那些驴,若在拴在它们头上的棍子上挂上一束干草,它们时刻看到这近在眼前的草,希望吃到它,就会加快脚步。这些人欺骗自己,赔上了全部生命,因为他们毕生都是暂且活着,一直到死。— 所以,我们不要一心一意时刻忙于计划未来,担心未来,也不要一味渴望回到过去,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唯有现在真实不虚,唯有目前确定无疑。相反,未来降临时,几乎总是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其实,即使是过去也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此外,总的来说,不论是将来还是过去,都显得很重要,其实没那么重要。原因是,对我们的眼睛而言,遥远会把事物缩小;对我们的思想而言,遥远会把事物放大。唯有现在真实不虚:它是真正实现了的时间,我们的生命仅仅存在于目前。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愉快地欣赏现在,清醒自觉地、原原本本地享受每一个可忍的时辰,每一段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时光。也就是说,既不让希望落空的惨淡过去把目前变得暗淡无光,也不让忧心未来令眼下失去风采。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今天只来一次,永不再来。我们误认为它明天会再来,可是明天是另外一天,也只来一次。
唯有现在真实不虚



珍惜当下的技艺
记忆与忘却
智慧


染病在身之日,情绪低落之时,回忆会让我们无限渴望每个无病无灾的时辰,把它们视为失去的乐园,遭冷落的朋友。假如我们在愉快健康的日子时刻记得上述感受,我们就能更加珍惜现在,享受目前。但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度过美好的日子,直到坏日子来临,才希望好日子归来。成百上千个晴朗愉悦的时辰,我们没有享受,哭丧着脸任其消逝;暗淡凄凉的日子降临,我们才徒然渴望好日子归来,空自悲叹。我们不应该这样生活。相反,我们应该珍重每个可忍的目前,包括我们漠然处之甚至厌烦应付的平淡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现在正变成过去,它一旦进入往昔的神殿,便笼罩在永恒之光下,保存在记忆之海中。有朝一日,特别是糟糕的时辰到来时,记忆拉开帷幕,它就成了我们衷心渴望的目标。 

我们应当时刻牢记时间的效果,念念不忘万物变动不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应该立即鲜明地想到它的反面;幸福快乐,想到灾祸不幸;友情温暖,念及反目成仇;晴空万里,想到乌云压顶;爱意绵绵,念及仇恨入骨;信任与坦诚之时,想到背叛与懊悔之日;反之亦然。 
珍重每个可忍的目前



亚瑟·叔本华及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以铁一般的心灵
与命运搏斗
勇敢


除了聪明,勇敢对我们的幸福也十分重要。当然,我们既不能自产聪明,也不能自造勇敢,前者继承于母,后者继承于父,不过,决心与锻炼能提高禀赋。“骰子像铁块一样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有铁一般的心灵,它身穿抵抗命运的铠甲,手执对付他人的武器。生活始终是战斗,每一步都是挑战。
 
大大小小的事故,本属人生固有,时刻均可发生:我们要时刻记住这一点。我们不要与贝里斯福特为伍,像悲苦人那样,由于人生每小时都发生的惨剧而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更不该被跳蚤咬了一口就呼天抢地。相反,我们应该像虔敬审慎之士,尽量未雨绸缪,防天灾人祸于未然;面对大大小小的不幸(它们通常不过是乔装打扮的笨拙),我们应当慎思明辨,像聪明的狐狸一样,机敏灵俐地一一避开。
生活始终是战斗,每一步都是挑战


回首人生
亦堪品味
老年


漫游山林之间,抵达高处,回首俯视,蜿蜒曲折的来路尽收眼底。同样,我们度过了人生一个时期,甚至是走完人生路程,才明白我们的行动、成就与工作之间的真实关系,才看清它们的先后次序和因果链条,才懂得它们的价值。
 
身在船上,看到岸边景物渐渐后退,越来越小,才意识到自己在前行。同样,我们觉得年轻的人,年龄越来越大,留意到这一点,我们才察觉自己已老,越来越老。
 
诚然,老年人心力会衰退,但不论失去多少,余下的总是足以战胜无聊。人老后,见多识广,久经历练,深思熟虑,真知灼见与日俱增,判断愈来愈敏锐,关系越看越明白;看待事物,越来越能综观全局;多年积累的知识,不断重新组合,偶尔得到补充,内心深处的自我修炼在各个知识片断中不断进展,令精神活跃,让精神平和,给精神奖励。若有真正属于自身的东西,年老后受益最大。
不论失去多少,余下的总是足以战胜无聊


流变的与积淀的
留下的与本真的
意志


生与梦,是一页页纸,出自同一本书。连贯阅读,叫做现实生活。然而,每次阅读时间完毕(白天结束),休息时间已到,我们经常仍在懒懒散散地翻阅,漫无头绪地一会儿翻到这一页,一会儿翻到那一页。时而翻到一页,已经读过;时而翻到一页,完全陌生,然而总是出自同一本书。
 
在世界的舞台上,剧本变换,道具翻新,然而演员始终不变。我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彼此刺激,眼睛开始放光,声调渐渐激昂。千年前,他人坐在此处,与今毫无二致;千年后,场景依然如是。一个精巧机关,让我们对此浑然不觉,它就是时间。时间恰似一条不可阻挡的河流,现在宛如一块石头,河水冲击着石头,但并不带着它一起流走。

这样的人,经过多番苦战,终于彻底克制了他的本性,留下的他,是单纯认知的存在,是不加扭曲地反映世界的镜子。再没有什么能令他忧愁,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激动:意志的千条绳索,把我们与世界绑在一起,它们作为欲望、作为恐惧、作为嫉妒、作为愤怒,把我们颠来倒去,令我们痛苦不已,如今,他已经把这些绳索悉数剪断。现在,他平心静气,面带微笑,回首观看这个世界的幻相它曾令他痴迷神醉、痛苦烦恼,如今漠然站在他的面前,如同棋局结束后的棋子,如同狂欢之夜让我们心动神摇、然而已于清晨脱掉的盛装。生命与它的种种形态,在他眼前摇曳,仿佛正在飘逝的影象,宛如半睡半醒的人轻轻的晨梦,透过它,现实已经隐隐闪现。
河水冲击着石头,但并不带着它一起流走


意志的顽强,存在的不朽
存在

把死与生的次次交替视为无比迅速的振动,我们就见到了意志的顽强的客体化,看到了存在的长久理念,它伫立在我们眼前,宛如瀑布上的彩虹。这就是不朽。由此可见,尽管死亡成千上万,尽管有衰朽腐坏,然而物质的原子一个也没少,被称为本性的内在本质更是纤毫无损。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欢呼:“尽管时间流逝,尽管有死亡,有朽坏,然而我们仍然完全在一起!
有朽坏,然而我们仍然完全在一起


李力学长于南开大学警世钟前(2012年10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