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蜻蜓

 圆角望 2016-06-15







  那又大又美的易于逗引的绿蜻蜓,更是渺然难寻。而饕蚊成阵,大白天公然叮人!我为少年时的游戏充满愧悔……

  [徐州]李昆华

  蜻蜓是自然界最长于飞行的昆虫之一,据说在地球上已存在了数亿年之久。尤其那种大翅翼的绿蜻蜓,学名碧伟蜓,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池塘、河面上潇洒地飞旋,而很少在水草上栖留。

  它们还长有复眼,那额前一对灵动的绿水晶,竟藏有成千上万个小眼球,足以使它眼观六路,察睨八方!即使它偶然立于荷尖作诱人的小憩,亦往往使那悄然伸自背后,几欲捏住其长尾的手指,于瞬间扑空!

  何等机警、狡黠,难以捕捉的美丽!

  然而童年中,这飘忽难即的诱惑,却曾多少回落入我的掌心!

  那是一种以诱惑对诱惑的圈套,不知哪位聪明人的发明,却成了顽童们的游戏。

  游戏十分简单:半截竹棍,一根细线绳,如同一副钓竿,绳头系一只它半死不活的同类——作为诱饵,最好是雌性的,但临时以草穗之类应急亦常能成功。

  然 后就站在河岸,对着某只正盘旋河心的雄蜻蜓——那时的我们可谓火眼金睛,一眼就瞅见它屁股上那块发蓝的标记,而雌性的则微红——左右甩动起“钓竿”,嘴中 不住“啊啊”地唱着大人们教给的歌谣,语词怪诞,难以用文字表述,大约一种亲昵的诱唤。不知蜻蜓们听觉如何?但即令再灵敏,怕也听不懂人类的语意罢,这念 唱想来也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那精灵眼尖,不一时便冲着竿绳遥遥飞来,越飞越近。这时你得加快挥舞的频率,引逗它如癫若狂,尤其当你晃动的诱饵乃假冒,唯 靠紧张的旋舞方使其难辨真容。

  只见它扑打着颤栗的翅膀,紧追竿绳上下翻飞而迷醉忘情。接着你的手臂与竿绳便以身体为轴心,引导它急速地转圈子……当它完全进入圈套,看准火候,你的竿绳忽而落地,趁它昏头昏脑地扑向诱物,难以自拔,一双早有准备的小手灵敏地一捂,可怜它便成了掌中的玩物。

  这荒唐的童戏始于何代?而今家乡的孩子还在重复这样的恶作剧吗?

  只是偶回故里,徜徉河边,已很少见到各类蜻蜓们的家族了,那又大又美的易于逗引的绿蜻蜓,更是渺然难寻。而饕蚊成阵,大白天公然叮人!我知道缘于河水污染,亦是人类戏弄自然的报应。于是我为少年时的游戏充满愧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