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自题联赏析(五)

 老刘tdrhg 2016-06-15
                 曾国藩自题联赏析(五)

 

 

 (五)自题

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

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

这是一副12字联。是曾国藩表明心迹的一副对联。上联的大意是:论用武,我赞同曹武惠,虽大勇却慈祥。下联的大意是:论奏章,我曾推荐郭汾阳,态度至诚,且秉公办事。

联中涉及了两个历史人物,曹惠武和郭汾阳。他们是怎样的人呢?曾国藩为何如此敬重他们,从一些轶闻中,我们也许能对他们有所了解。

   上联中的曹武惠,是中国武人典型,曹彬931——999),字国华,北宋初年大将。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曾随宋太祖南征北战,很有军功,先后拜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封鲁国公,咸平二年公元999卒,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

    关于曹彬,北宋欧阳修著的《归田录》载:曹武惠王彬,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自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室弊坏,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既平江南回,诣閤门入见,牓子称奉敕江南勾当公事回。其谦恭不伐又如此。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曹彬是本朝名将,功劳之大,在当时没有人可以跟他相比。他曾经说过:我当将领以来,杀了很多人,但是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喜怒而轻易杀一人。曹彬住堂屋已经很破旧了,家里的小辈要求加以修理,他说:现在正是严冬时节,墙壁瓦石之间,有许多小虫躲在那里过冬,不能因为修屋子而伤害了它们的生命。他就是这样仁慈地爱护生灵的。在平定江南李煜(按:灭南唐回朝时,他从边门入宫见皇上,折子上只说受命到江南办理公事回朝。他又是这样谦恭而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的。由此可见,曹武惠的形象在曾国藩心中的地位。

下联中的郭汾阳,指唐名将郭子仪697——781,唐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任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汾阳故称郭汾阳

据说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西省中部),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判官(郭子仪的下属)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体统了(因处分官吏要经过宰相)。汾阳王听到这事后,对手下官吏们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姑息迁就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武臣,他们有所求,没有得不到的。因此掌握一方军权的长官很骄横,使得朝廷疑虑他们,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的局面。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按武臣对待我,诸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话的人,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

郭子仪在河中(河中,唐代方镇名,今山西的南部),禁止军中无缘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郭子仪的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何如何放肆的情况。郭子仪斥责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开。第二天,郭子仪对手下的幕宾和僚属长吁短叹多次。大家都不了解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地问郭子仪。郭子仪说: 我的几个儿子,都是不成器的人。于是又把缘故告诉大家说:“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却痛惜母亲的乳母的儿子,不是不成器的人又是什么呢

 代的李梦阳《秋望》诗:“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 由此可见,郭子仪的人品是举世无双的,值得曾国藩效法和赞颂。

 

                                                              2013/5/12于永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