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证别烦忧,救肝开郁汤来解愁!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06-15


导读高压生活环境下,很多人生活、工作中的烦恼无处倾诉,内心情感得不到疏泄,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日复一日的积累,郁证就可能悄悄走近身旁。当郁证瞧瞧临幸您身边的人的时候,看着他们沉默不语、情绪低落的样子,该是多难过、多伤心,如何摆脱郁证的困扰?老中医的救肝开郁汤来解愁!

戴某,男,38岁。低头沉默,悄然不语2年多。3年前扁桃体反复发炎,高烧,每2月必发一次,并继发肾炎,无奈只好行扁桃体摘除术。而术后咽痛高热仍不时发生。先后在北京多所著名医院住院,并坚持看专家门诊,终未控制复发。由于长期犯病就医而疗效欠佳,使患者情绪低落,并逐渐发展至不与任何人说话,终日低头默坐不语,抵制就医。如此不能工作,半卧半坐蜗居家中已经年余。因其父于我处治疗效果满意,遂苦心将其护送来川医治。

入诊室时见其身躯硕大而行动迟缓,举步与下坐困难如耄耋老翁。问诊时不愿答话,经耐心细问,方知长期项背疼痛,昼夜难眠,手足心持续发热,欲贴近冷物。心中阵阵烦躁,常致情绪难以控制。而了解上述病情是在患者缓慢、断续回答的同时,由其父母不断补充方才获得的。由于患者说话吃力,采集上述病史,竟然花了20多分钟,且语音低微。整个问诊过程患者从未抬头。诊其脉平,舌苔黄。

本病辨治之难在于以下6点:

首先是历经多所著名医院住院和长期专家门诊,为何不仅不愈,反而发展至现在这种状况?第二是反复咽痛发热所标示的特殊素体;第三是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第四是严重失眠;第五是沉默不语与手足心持续发热、阵发性心烦易怒两组互相矛盾之症状并见;第六是不明原因的长期项背疼痛。

如何从这6点中寻找辨证着眼点和遣方用药法呢?这里,首先需要摆脱常规套法,因为长时间良好医疗条件的就诊过程中,常法必已遍用。而除此之外,其着眼点仍有多种选择:一是着重失眠,打破其恶性病理循环;二是清热解毒,以拔其导致长期反复发热、心烦易怒的邪热病根;三是据其体胖身重,沉默不语,病程绵长,从痰论治。而思之再三,仍总觉均难以统揽。乃据现证由原病久治不愈逐步发展而来,符合病以致郁,郁以致病的病情发展情况;郁病见症特多,表现复杂,每多互相矛盾的症状同见,本患也较符合;脉舌无大异,说明病犯脏腑不深,拟诊为郁证。而患者复杂的情况,不敢猛投,其抵触就医的情绪又不容稍有闪失。因此,选择较平和的逍遥散以求一试。患者服3剂后无不适,父母察其烦躁似有减轻。因此放胆投放我长期形成的经验方——救肝开郁汤加味。

白芍80g,柴胡12g,当归12g,白术12g,凌霄花15g,绿萼梅15g,玫瑰花15g,建曲20g,甘草10g,茯苓15g,葛根30g,天竺黄10g。水煎,日1剂。

上方服完6剂,情绪平定,仍失眠。加用黄连温胆汤,即上方加黄连12g、竹茹12g、茯苓15g、半夏30g

上方服完7剂,患者不由父母陪护,自行来诊,谈笑风生,与前判若两人。手足心热、失眠、项背痛等长期折磨着的症状竟然完全消失,舌之黄苔退尽。带上方5剂返京,恢复正常上班。1年后患者出差来川,特来告知,至今一切良好,连原来常发生的咽痛发热也未再发。

郁证范围很宽,凡人体气机郁滞,脏腑失和,气血经络失于通达条畅,皆可形成郁证。当今社会,节奏较快,竞争激烈,常致七情交战于中,五志失调于内,久之形成郁证。西医之神经官能症、癔病、更年期综合征、忧郁症等俱属此证。

古代医家有百病皆生于气”“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的说法,又说明郁证涉及面广,症状表现复杂。临床实践表明,郁证除表现为通常认为的精神抑郁,情绪低落,胸闷胁痛,嗳气频频,不思饮食,咽中梗塞,叹息呵欠等之外,更多地表现为严重失眠,或某部位的长期疼痛,某部位的长期灼热,或精神恍惚,或心烦急躁,口苦头眩,或消沉垂头,万念俱灰,缄默不语,或自认将死,急切求治,或全无信心,拒绝就医。总之,表现纷繁,表、里、寒、热、虚、实常难凿分。

郁是滞而不通之义。而其不通未有不关乎肝气调达失常,失于疏泄。并由此造成肝气横逆,乘脾犯胃,或肝失濡养而肝气逆乱。因此,治郁之法,不离乎肝。虽然如此,而验之临床常遍用疏肝解郁之方,疗效均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理论明确,但缺乏有效方药的情况,我遍寻文献,潜心探析,精选药味,并摸索每味药的最佳用量,验证临床,历经多年增损修订,确立了救肝开郁汤。

救肝开郁汤方:

白芍80g,当归10g,柴胡12g,白术12g,凌霄花15g,绿萼梅15g,玫瑰花15g,建曲30g,炙甘草10g,茯苓15g

该方以白芍为君。此药可升可降,能泻能散,能补能攻。利肝气,平肝木,而又大补肝中之血。其独具的调肝作用,能使有余之肝气得泻,不足之肝气得补,使之归于平衡。从而使肝郁得解,脾胃自舒,诸经获畅。但此药一须重用,常用60100g;二须生用。用当归、茯苓、白术培土生血,柴胡疏解,甘草和中,建曲开郁消痰,三花疏肝调气。其中凌霄花为血中之气药,直入肝经气分,尤长祛血瘀血热,临床可视病情加以重用。

实践证明,本方对于郁证,不管临床表现如何,只要具有前面所讲的郁证特征,用之均效。不仅如此,由于该方组成诸药功性清灵平和,无戕害攻伐之虞,因而可以较长时间地服用。


栏目:经方学堂/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