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养老金融以及供给侧改革

 医路守望 2016-06-15

下一个演讲嘉宾有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岩教授。有请朱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 教授 朱岩

  朱岩: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样一个养老论坛,就养老或者是医疗这个话题,我是一个外行,我做互联网转型的。所以今天让我来讲这个问题稍微有一点门外汉讲门内的事的这样的感受。但是我又后来想了想,实际上养老和互联网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虽然互联网经济才发展了20多年,我们的互联网+正在全面推广,但是,这一代做互联网,这一代社区成长起来的人总是要老的,所以,他们老的时候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去看待那样的一个社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所以,互联网金融也好,或者是我们的Facebook也好,跟养老都是有密切关系的,就是说我今天希望能够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对于养老金融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一些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已经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从原来的那样一种粗放式的方式转变到了现在的这样一种更为精细化的发展模式,其中推动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是需求,也就是说是在我们的需求的潜力的释放上面。在养老这个产业里面,我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我可能说我们有太多的刚需来需要去满足,不论是政府还是民营资本,可能在这方面都看到了机会,而且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大量的努力。但是我们依然看到,可能我们跟养老的消费的潜力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的差距。也就是说,未必见得养老就是需要现在的这样的一种形式。

  在未来的养老消费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可能养老这个词就在互联网的角度看起来不那么合适了,可能更应该说的是一种健康的老年生活,或者是有保障的一种老年生活。因这个生态体系怎么建立,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参与的养老环境,不是原来单一方主导的养老模式,所以消费潜力是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是消费的能力或者供给的能力是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网络所强调的就是每个人的参与,所以共享经济跟养老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怎么能够在共享环境之下实现养老的资源的可充分调配性?我相信这是恐怕全球都没有答案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呢,可能我们机会更多,因为我们刚才几位领导讲了老年人口,我们已经超过一亿的老年人,对这样一些人来说,用分享的方式来释放其中的消费潜力不是不可能,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创新供给。

  在养老领域里面,我们站在新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更看重的是创新供给,不是简单的呼吁需求,呼吁需求极其巨大,我们现在怎么能够创新供给,来去满足这样的需求这样的创新供给也不是国家没指出方向,也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家看到,中央文件说到,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去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样的新常态是什么特点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经济、行业的重心在向需求侧来转移。也就是说,养老这个产业的重心已经逐渐的从供给侧在往需求侧偏。重心发生这样的偏移的时候,我们看到新常态的第二个特征,那就是他的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急需要建立新的产业生态。这种产业生态将会以能掌控需求者为核心来建立这样的一种生态。谁是掌控养老行业核心呢?原来的养老院还是说是家庭?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可能都是可能的方向。那我更看好的是基于技术的,基于技术的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很多养老相关资源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而且其中潜在的价值也可能被挖掘得更深。

  第三个新常态的特征,前两个重心偏,第二个产业失衡,产业会重组。第三就是跨产业的融合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什么意思呢?我们现有的产业内的人,如果我们固步自封的话,那意味着很多跨产业的人会进入这个产业,他会来颠覆,用不一样的玩儿法做这个行业。就像我们看到的UBER,看到我们的滴滴颠覆传统的汽车,出租车行业是一样的,我们也可能也会看到养老行业里面的UBER,养老行业里面的滴滴。当这些机构大量的涌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像现在的某些行业主管者一样,这是洪水猛兽,但是不可能阻挡这样的意识前进的步伐。

  所以面对这样一种新常态,需要思考的就是我们怎么去来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这样的创新,我想从三个层面上我们能看到它的这种不同的入手点。

  首先可能大家更多看到的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信息渠道的改变,商品渠道的改变。所以如果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养老产业,最初级最初级的想法就是能不能在网上做一些养老产品的开发,销售一些产品,或者说把房地产逐渐转向养老这个方向,这是属于一种很初级的新经济思维。

  那么我们再往上一个层面来看,我们会看到,网络所带来的是养老工具的变化,或者我们需要起码用一种工具思维来去看,未来的这个产业所发生的变化。所谓工具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种社交环境,在社交社会里面,那么跟每个人之间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我需要借助于工具把大家联结在一起,把所有养老资源联结在一起。这个层面上将会围绕养老、围绕老年人、围绕养老院一系列新的工具产品。

  我们现在说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没有把他们的创造力伸像这样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行业,一旦说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个中间所蕴含的价值远远高于存在的风险的时候,这个行业的颠覆就将到来。我们也已经能看到有些互联网巨头开始向这个方向做一些布局,初步的布局,更多还是向传统的地产商一样,做一些传统的金融与传统地产的融合,养老只是概念。

  这个层面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们也就是说,围绕互联网来做养老工具。我相信这里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大量的市场,我们围绕着老年人,比如说失去活动能力的老年人做的智能床,围绕老年痴呆等等这样一些症状做的一些家庭护理的机器人。等等这些设备的出现,将会大大缓解现在中国养老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工具层面是一个创新的重要的方向。

  第三个层面是我们的思维方面,新经济带来的是新思维,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依然按照原有的这样一种养老生态思考我们的养老问题的话,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破解,我们需要的是重新思考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阶段所处于的一种颠覆式的阶段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新的特征。

  如果围绕这些特征,我们会看到我们人类文明已经从原来的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来去进化,我们的思维摩斯也在向一种由工业化分工协作式的模式到我们现在的互联互通,到共享、创造这样一种模式去发展。所以这里面涉及到的就是养老的商业模式上的一系列变化。

  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不再给大家分析我们到底怎么建立这样一种商业模式。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养老产业变革的过程当,这是一个需求和供给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去适应新的消费模式。也就是现在的老年人的消费模式和20年之后的老年人的消费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看到这中间的一些差异,并且从国家的层面,我们在座有很多领导,从这种政策的引导层面来去适度为整个社会的养老消费来铺路,这是从互联网+需求上面我们看到网络化时代的这种需求模式的改变。

  其次,我们要看到在互联网环境之下的市场机制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不再是现有的这样一种市场传播的模式,养老的传播或者我们的产品的传播应该采用一种更为互联网化的方式,这是恐怕我们要适应的需求侧变革的一个方面。

  从供给侧来看的话,既然需求变了,既然市场机制变了,你的供给就绝对不是现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养老院,医疗和地产结合的这样一种模式,而是应该整合全社会的力量。从我们的生产模式到我们的销售模式上来重新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基于新技术的养老模型。

  这样的养老模型国家也已经提出来了,也就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的这个方向,国家提出的是大的方向,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当然最后一个社会政策要托底,那么这个也是要适度的托底。养老这样一个行业,必须要有市场化的部分,也有它的益民公共服务设施的一部分。这两个特性需要达到一种平衡,不能是单纯的是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个才能完成我们所谓的供给侧的这样一种变革。

  在去年国家给出的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两个日期,这两个日期对我们养老产业的发展来说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个是2016、2017、2018。2018年,互联网新业态成为新的成长动力,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要形成。这意味着这三年的时间,我们身处其中的人要做好布局,国家给了我们很好的三年的布局的时间。如果我们用新思维在这个产业里面做新布局,可能到2018年再开这样一个养老论坛会议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基于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文化的一系列的创新的养老模式。

  第二个日期是2025。2025,10年之后没人说得清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国家也说的是相对比较宏观,说是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重要的驱动力量。实际上意味着到了10年之后,我们恐怕我们现在眼中的养老院,我们心中所想的养老院和那个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所以,10年之后,我们可能要去对中国的这种老龄社会的管理来做深度挖掘,我相信这是世界共同的财富,中国经济一定会要领先于世界。我们怎么才能领先于世界?就不是说简单的照抄美国人怎么做养老,新加坡人怎么做养老,而是中国人怎么做养老,我们希望十年之后会是基于互联网产生出中国这样的新的养老的一系列的模式。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里面第六条里面提出,第四个是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虽然只是一大连里面的一小点,但是他可能意味着就是仪式后面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刚刚结束的第一轮的互联网+项目申报当中,我们看到很多行业根本不知道用互联网+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国家说必须要花于少于1个亿不要找了,必须要花1个亿以上再来找,很多行业不知道1个亿该怎么花,因为没人能解释清楚,什么是智慧养老。

  做一点大数据的概念,给老年人装个手环就是智慧养老吗?显然不是。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整合资源,整合智慧的资源,我们才能够实现这种所谓的智慧型的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这里面既包含金融地产,也包含服务医疗,也包含养老用品,也包含养老信息服务。应该把这几者之间能够整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建立一种养老产业的新的体系。

  那么围绕着这样的体系,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将会起到一种核心式的作用。我这里给大家一个调查的数字,大家能看得到,就算是在发达国家,我们对于数字化之后的养老产业的这种判断是到目前为止是多么的不清晰,也就是我们并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模型,它是问到的问题,问到的是美国的1254位高管,员工数量在250人以上的这些企业的高管,问他们哪些行业,你觉得哪些业务会被互联网或者是倍数字化冲击。

  结果是什么样子呢?医疗和公共事业,76%和77%的人认为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些行业就像我们熟悉的现在已经首先冲击的金融,像是已经受到金融的这种交通等等,也一定会受到数字化变革的冲击。但是这样的冲击到底方向在哪里?我这里面列举了三个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我们的养老产业体系或者说我们的养老供给的时候,需要具备的这样三个特征。

  你去看一看,不管你的金融产品,做保险的还是做养老设备的,具不具备移动性?因为我们现在这是一个移动的时代,不是说你做了一个APP就叫具备移动性了,而是能不能实现每个老年人的交互,每个老年人和他的设备之间的交互。当你进到这样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养老院的时候,这里面的移动信息是怎么来实现交互的。儿女能不能拿着手机看到在养老院里边的父母的状况、他的生活起居的基本数据,这些信息能不能传得回来?所以移动更多是在于设备的协同,设备的智能化上面。如果这个老年人浑身穿得都是可穿戴的话,我相信很多数据的价值也就被挖掘出来了。

  第二个叫参与。我们是供给者,我们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供给你养老院,我供给你养老服务。实际上他才是参与者,他才在养老产业里面成为主动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是一种共享经济时代,我们为什么不能像RBNB那样做一个没有一张床位的养老院呢,没有一张床位的养老院应该怎么做呢?我相信在中国我们更努力来做这方面的创新,这比在美国做可能要简单但是我们需要政策,需要相关的一系列的配套,我们才可能做到。

  最后一个是智能性,也就是我们需要供给,不论是硬件的智能还是软件的智能,硬件智能就是机器,软件智能,大数据,围绕大数据的一系列的养老服务。

  当然这只是这个我对于养老产品或者养老供给上面的这样的特征的一个简单的思考,需要归结为一个故事来去总结我今天的发言,就是互联网跟养老产业的融合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所以我写互联网×养老产业。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重资产的轻资产化经营。也就是我们需要去想办法在原有的重资产配制之上叠加大量的轻资产的内容,这种轻资产将会以养老金融为切入点进入这样的养老生态环境,需要的是文化、政策、保险等等各方面的配合,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全民参与的意识。

  我们说美国的养老产业之所以能够实现现在的这样一种大家都愿意去的局面,其中养老的志愿者在里面起到了太大的作用。这是一种全民的文化教育,比起单纯的资金投入来说,恐怕价值是更大的。而这样的文化教育最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的恐怕就是互联网的渠道。所以网络跟养老,网络跟经济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希望我们在座的业内人士,我们这些人将来老了也一样,是要享受我们在业内人士所为我们提供的养老的环境的。希望业内人士在网络经济时代里面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中国的养老产业,为中国养老经济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顺利。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