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 | 古诗中的养生经

 岚韵 2016-06-15

历史 | 古诗中的养生经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李妍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季节。” 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与辱的得失,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季节了。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虽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诗歌中,都涉及到养生的内容,是对长寿经验的总结,让我们从这些诗中汲取一些养生智慧吧!

诗中的睡眠经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

这是宋代半山老人王安石的诗句。这句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透过花间竹影的幽窗,一位老寿星正在酣睡。他睡得很香甜,世界上的一切俗事都暂不理会了。这位老人就是华山处士陈抟。王安石晚年隐居在江宁(今南京)半山,有感于五代时陈抟的睡眠养生经验,故作此诗。全诗通过对陈抟高质量睡眠的赞誉,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不觅仙方觅睡方”。王安石的这首诗还寓意着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只好暂时“与世相忘”,像陈抟那样隐居,但无意中却道出了养生的一个重要秘诀——良好的睡眠。

“无事以当贵,

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四句长寿诗。“早寝以当富”,是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早睡早起,是人体培养气血、修复机体的重要保证,比获得任何财富都更加珍贵。

诗中的饮食经

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做的《偶作二首》写道: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梁。

精粗随所有,亦足饱充肠。

日入多不食,有时唯命觞。”

这首诗提到了饮食养生中粗细搭配和饮食适量的问题。粗细搭配可以增强粮食的营养价值,提高营养吸收,并能有效防止多种富贵病。饮食适量,不多吃,不挑食,不吃太多肥腻之物,饮食清淡,也与现代养生观不谋而合。

“食惟半饱无兼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

这两句诗出自明代名医龚廷贤的《摄养诗》。龚廷贤活到92岁。《摄养诗》是根据他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总结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规律。

苏东坡对于他的诗中提到的“晚食以当肉”作了具体解释:“已饥而食,蔬菜有过于八珍。”就是说肚子饿了才吃饭,但食不可过饱,这样的饮食,即使是蔬菜,也胜过皇帝吃的山珍海味。

“早饭淡而早,

午饭厚而饱,

晚饭须要少,

若能常如此,

无病直到老。”

清人马齐的《陆地仙经》中也提到了一日三餐合理配比的健康饮食习惯。

正如俗话说:吃饭吃半饱,无病活到老。李时珍也告诫众人:“饮食不节,杀人顷刻。”

诗中的生活经

洗脚

陆游在一首诗中写道:

“老人不复事农桑,

点数鸡肠亦未忘,

洗脚上床真一快,

雅孙渐长解烧汤。”

这首“洗脚”诗,是其晚年生活的写照。人至老年,体力渐衰,不能再从事耕地、采桑等体力劳动了,但养鸡、喂猪之类的家务,还是可以胜任的。晚上,由小孙儿烧一锅热水,伺候着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好不痛快!陆游一生历尽坎坷,但仍享高寿八十又五。五十一岁时,陆游曾遭贬谪,但他对此毫不在乎,反而以家务劳动为乐,认为正好活动筋骨、通利气血、豁达情志。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每一个渴望长寿的人学习。

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半小时,可令气血通泰,阳气温煦,筋骨肌肉舒缓,有利于入睡。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足寒伤心。”人的足部保暖对维护心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诗中末句“稚孙渐长解烧汤”中流露出的满足、幸福感,又提示我们,人到老年,儿孙的孝顺、敬老爱幼的家庭气氛,是健康长寿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短短一首小诗,却让我们在养生上受到了很多启发。

苏东坡也有诗云:“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乾隆皇帝信奉“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都提到足浴的重要性。

梳头

传统医学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与百脉相通。《黄帝内经》中有“一日三篦,发须稠密”之名言。在《养生方》中说到梳头具有“发不落而生”和“头不白”的神奇效果。因此,常梳头,刺激头部穴位,有助于延年益寿。

陆游深谙此道,曾作诗云:“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破裘寒旋补,残发短犹梳”,“客稀门每闭,意闷重梳头”。可见,除了晨起梳头之外,在心情烦闷之时,陆游也喜欢借助梳头来排解忧愁。

在宋代的士人中,梳头与洗脚是两件事关养生的大事。宋人郭尚贤就曾经说过,养生者在“服饵引导”之余,梳头、洗脚都是“养生之大要”,他还作有一诗,大赞二者的益处:“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

自然,梳头贵在坚持,至于时间、方法等都因人而异。

诗中的运动经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的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此外,袁枚的长寿经中,把旅游列为很重要的一条。有诗云:“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形象地诠释了他对名山大川的渴望和生命在于运动的认识。

陆游养生的一个要点就是多运动。他在看书写作之余,常常扫地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气血,

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

一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

他还会种花:“芸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还会与曾孙嬉戏:“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练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

苏东坡也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他提出的“安步以当车”,也指出不要过于讲究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经络、活气活血。

诗中的预防经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北宋经学家邵雍的这首养生诗对后人很有启发。“治未病”的观点是整首诗的核心,正如《黄帝内经》上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内容。最主要的还是“未病先防”。加强身体锻炼,适度养生,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追求健康长寿,这是古今中外养生保健的终极目的。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微信关注'大众健康杂志',每日为您推送健康知识纯干货!

(本杂志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健康报社主办,为您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健康科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