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每个人的曾经都叫光辉岁月

 岭下苏村 2016-06-15


文|某邑

本文由岁月如歌原创出品


1990年,一直反对种族隔离的南非总统曼德拉重获自由,一位香港歌手专门为他创作了一首歌曲。当曼德拉听到这首歌的旋律时立即找来翻译,了解了歌词含义的他老泪纵横。


十三年后,曼德拉去世,这首歌再次唱响于国际。它,就是Beyond的《光辉岁月》。


Beyond:在井底里仰望星空

1990年,Beyond远赴肯尼亚,亲眼目睹了饱经战争和灾荒的非洲人民的苦难生活。回国后,Beyond的主唱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被困狱中的曼德拉的故事,内心起了极大的的共鸣,便创作了《光辉岁月》这首歌。


整个MV都是简单的黑白色,黑色的皮肤,铁丝网分隔的世界,仿佛象征着种族隔离的残酷和冷漠。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然而皮肤颜色的不同却阻挡了回家的路途。黄家驹看到了曼德拉一生的抗争和希望,而这也正好符合Beyond当时艰辛打拼的状态。可以说,曼德拉激励着黄家驹在当时娱乐化的香港依然为了音乐梦想坚持抗争,在险象环生的急流中呼唤着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Beyond出道以来历经坎坷,有过彷徨的犹豫,也有过矛盾的挣扎,然而终究还是在风雨中抱紧自由,坚持自我,从心出发,向着自己的理想一路披荆斩棘,所以才最终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太阳。

也许这就是我们爱Beyond的原因。在充满情情爱爱和翻唱歌曲的香港乐坛中,呼唤世界中心的爱和正义,批判黑暗和歧视,坚持自由和理想,Beyond更像是曼德拉一样的斗士,在音乐中熔铸力量,赋予呼声和呐喊,提醒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黄家驹:一颗明星陨落了

他是史上唯一一个在红磡体育馆裸上身开演唱会的人。他释放的不仅是汗水,还有热情和渴望。


1991年在香港红磡演唱会上,裸半身的黄家驹在演唱最后的歌曲《光辉岁月》之前问道:“希望我们可以在明年,找一个更开放更自由更和平的地方,一齐再唱歌,一齐再抛开一切的压力,抛开一切的苦恼和烦恼,去享受一个很和平很亲切的音乐会,好不好?”话毕,全场观众齐声应答“好”,暖光色调下熟悉的旋律响起,黄家驹眼神专注地唱了起来,第一句就让人感动地要哭出来。台上,是一个发光的男人,万千世界都在他的眼里,又都不在他的眼里。1993年6月24日,Beyond在东京录制节目时,黄家驹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成重伤,便再也没能醒过来,香港乐坛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就此陨落。从此世上再无黄家驹。

之后的数十年,是所有的人都在怀念黄家驹,怀念四人时期的Beyond的数十年。

2013年6月9日,《光辉岁月》同名电影上映,陈奕迅也重新演唱了《光辉岁月》。一晃眼,家驹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但从未被人遗忘。现在看来,《光辉岁月》就像黄家驹、Beyond一生的赞歌,历经一生坎坷浮沉,却在风雨中以吉他为利剑,划破黑暗,为这个时代带来光明,爱和正义。

有多少人曾受着这首歌的激励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有多少人依然把Beyond当做自己的精神榜样为了在忧郁的日子里重拾阳光?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光辉岁月,不是所有的乐队都叫Beyond,不是所有的歌手都叫黄家驹。

无论是在香港乐坛还是在几代人的心中,Beyond永远旗帜高展屹立不倒。

这是家驹的光辉岁月,也是Beyond的光辉岁月,更是一个时代的光辉岁月。

而我们,也即将迎来,甚至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