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父亲节引起的一些思考

 山爷wzs0718 2016-06-16

由父亲节引起的一些思考

山爷/文  

   六月十九日,美式父亲节又要来了。
  作为父亲,每年这个时候,我总是怀揣一种甜蜜期待着父亲节的到来。其实,早在一个月前,这种期待就已经在女儿对她妈妈母亲节快乐的祝福声中油然而生。那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甜蜜感在胸间总是挥之不去,直到它真的踱步来了,面前捧上一支红玫瑰,不等那一句"爸爸,我爱你,父亲节快乐!"轻轻出唇,我的心就早已醉了,犹如一股阳光般的暖流直达心底。我想,这种感觉不是我独有的,应该是普天下为人父者共享的,那种亲情本性的洪流,借助一股神奇的力量,畅通节日的渠道自然地得到宣泄,使两颗、或更多颗心醉了,也更贴近了……
  当然,同时生为人子,我体会,每当这一天我由衷地向年逾九旬的老父亲表达感激之情时,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虽然嘴上不说什么,相信他老人家比我理解得更深刻。
  多年来,我被这种熏熏的温情包裹着、感动着,总想写点什么。为近年来生活中有幸拥有父亲节而欣慰、而点赞,也为它着陆中国大陆、走进中国人生活姗姗来迟而遗憾、而思索。
  在华盛顿布鲁斯-多德夫人的极力倡议下,1910年6月19日,该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从此,作为感恩文化的内核之一,一百多年来父亲节风行天下,迄今,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全球有5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不同时间享受着父亲节的快乐。
  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改革开放后,内陆民众受美国文化传播的影响,自发地习惯上使用美式父亲节。其实,中国也曾有自己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6日,上海还控制在日军之下,《申报》曾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文章称:中国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读音也与“爸爸”相同,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在仍旧满街狼犬的敌占区,倡议有暗怀祖国、教化国民之意,风险很大,其爱国爱家之拳拳赤子心,不啻一种壮举。此后,经数十位社会名流联名请求,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八八父亲节”,中国台湾至今仍在延用。
  感恩文化源远流长,已然成为民族精神宝库,自当永久继承和不断发扬。西方有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中华民族本该有自己的母亲节、父亲节,事实上也确实拥有自己的父亲节。惜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政权倒洗澡水把孩子也泼出去了。砸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要与封资修做最彻底的决裂;什么感恩,爹亲娘亲不如领袖亲,唱红歌跳忠舞,一朝疯痴国民;什么“天地君亲师”,封建糟粕付之一炬,五圣只供一神,一时唯我独尊;什么温良恭俭让,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阶级斗争,等等。和平时期侈谈革命,迷信斗争,有违建设和谐社会,美满家庭之原则。亲情文化被治化,节日文化革命化,革命轰轰烈烈,独舞天下,文化掩泣一隅,屡遭劫难。惨痛教训,不一而足。试问,40后、50后、60后,年轻的时候,有几人曾经过过父亲节?有几人曾经知道父亲节是一种感恩节?又有几人曾经知道感恩的真正含义?
  感恩文化风行天下,成为世界潮流,当代国人局促不安、有被人抛弃之感。回首中华文明史,老祖先施恩、受恩、知恩、感恩、怀恩、谢恩、报恩故事历历在目、如数家珍,许多千古佳话,影响深远。
  感恩并不是一般的道德规范,而是一种美德。佛教提倡“上报四重恩”,即三宝恩、父母恩、国家恩和众生恩。我们中国自古就有: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衔环”、“赠人玫瑰,满手余香”等感人典故。乳母去世后,曾国藩凝泪挥毫写道:“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与生母相比“只少怀胎十月”,何以报德?“也当泣血三年”,联语赞扬了乳母的恩德,表达了他的感恩戴德之情,发自至性,朴实无华。其义可敬,其德可铭,其情可佩,其心可鉴,足见曾国藩的伦理修养和道德境界。不幸的是,近年来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反面事例却层出不穷,令人扼腕痛惜,让人心寒齿冷。少数官民种种恶行,严重忤逆公道私德,频见网络报章,本文就不再揭疮疤。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惊讶地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传统节日相对缺少,官方和有关部门未能及时跟进,加上企业商家的哄炒,年轻人的好奇和追潮,西方的此类节日陆续趁虚而入,渐次形成主导。这里决不是排斥西方文化的精华,尤其是教育文化,它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某些死板、僵化甚至腐朽的领域焕发了生机,但对于民族色彩相对浓厚的伦理文化而言,异域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担起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重任。对绝大多数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明浸润的国人来说,洋人节、西式感恩教育,有文化隔阂而少真情、缺环境熏陶而乏实感,根基浅,底蕴薄,先天已然不足,后劲难免不逮,难成枝繁叶茂,长此以往,反而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利于真善美的培育,不利于假丑恶的遏止,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尤其不利于医治那个岁月给国民造成的道德上的致命创伤,那是需要几代人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多年来,有专家学者积极建言主动设置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的以夫妻、亲子、师生三大人伦关系为主题的情侣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无疑宜于推进三大人伦规范的建设。
  有专家学者积极提议:美国父亲节不是“国际父亲节”,不要“认美作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念父爱而设立自己的节日,倡议或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敬老节,或将8月8日设为中国父亲节;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上述意见是否得宜,本文暂不讨论。需要强调的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依托来设立中国节日,容易达到真切可感,深入人心之效应。无论是以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兄妹传说,还是以母親神女娲造人神话;不管是拿教育始祖孔夫子诞辰说事,还是拿孟母生亚圣受难日作文;是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见也好,还是未婚男女上元借机约会也罢,都比干巴巴、冷冰冰的几月几号、几月的第几个星期日有文化有内涵有依托有后劲,都是耳熟能详、喜闻乐见,便于传播、利于教化。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一组有血有肉的、活力四射的人文故事。一句老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今天仍不落后。
  本人孤陋寡闻,以上专家提案,不知是否得到官方响应,至今仍未有正式确定的“节日”出台,或许尚在孕育之中。呼吁有关决策机关,顺应民心,尊重士智,积极应对,集思广益,相信不久将来,经过国人上下齐心、共同给力,在依法治国的旗帜下,合理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营养,寻求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感恩教育之路,让咱们中国人也能够过过自己的情人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
   最后,提前祝普天下为人父者父亲节快乐!
                           山爷于2016 6 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