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付出 才会有收获

 虹72 2016-06-16


有付出 才会有收获


现在,你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任何东西,很可能都是对你曾经付出的回报,也许只是形式有所不同。你在付出的时候越慷慨,那么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而付出时越吝啬、越小气,得到的也就越微薄。付出,就像没有存折的储蓄一样。
  
 一天下午,下着大雨,一位老妇人慢慢地走进了费城的一家百货公司,当时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没有理她。这时一位年轻人走了过来,问她道:“我是否可以为您做些什么呢?”老妇人笑着回答说:“我只是来避雨的。”年轻人听后没有向她推销任何东西,而且还转身为老妇人拿了一把椅子。雨终于停了,老妇人向这位年轻人道了谢,还向他要了一张名片。
     
 几个月之后,这家百货公司的总裁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他派这位年轻人前往苏格兰,去收取一份装满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那位躲雨的老妇人所写,她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当这位年轻人收拾行李准备去苏格兰的时候,他已经晋升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为什么这个年轻人会比别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呢?原因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关心和礼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荷兰的一个小渔村里,曾经有一位勇敢的少年以实际行动,让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的报偿。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波浪击翻了一艘渔船,船员们的性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求救信号,而救援队的队长正巧在崖边,听见了警报声,便紧急召集了救援员,立即乘着救援艇冲入海浪中。当时,忧心忡忡的村民们全部聚集在海边祷告,每个人都捧着一盏提灯,以照亮救援队返家的路。一个小时之后,救援艇冲破了浓雾,向崖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声雷动,当他们精疲力竭地跑到海滩时,却听见对长说:“因为救援艇的容量有限,无法搭载所有遇难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原本欢欣鼓舞的人们,听见还有一人危在旦夕,顿时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情绪再次陷入慌乱中。这时,来不及停下喘气的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助者,准备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
    16
岁的汉斯立即上前报名,然而,他的母亲听到后,连忙抓住他的手,阻止说:“汉斯,你不要去啊!10年前,你的父亲在海难中丧生,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出海,到现在也音信全无啊!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汉斯心头一酸,却仍然强忍着心疼,坚强地对母亲说:“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么样呢?妈妈,你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们就应当竭尽全力地救助他。”
    
 汉斯紧紧地拥吻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艇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一小时过去了,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却是无限漫长的煎熬。忽然,救援艇冲破了层层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大家还看见汉斯站在船头,朝着岸边眺望,岸边众人不禁向汉斯高喊:“汉斯,你们找到留下的那个人没有?”远远望去,汉斯开心地朝人群挥着手,大声喊道:“我们找到他了,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啊!”
很感动人心的一个小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哲理,无私奉献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16岁的汉斯秉持着一份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获得了回报和人们的敬仰。那份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见最耀眼的人性之光。特别是在母亲的哀求声中,他仍然坚持前往救援的决心,最后救来的竟是他的哥哥,更让人倍感温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有利于个人的事,总是精打细算,锱铢必较,而对于有益于公众的事,多半唯恐避之不及,这和汉斯的英勇行为两相对照,实在太过自私渺小了!
     
 可见在这个世界上,付出还是有回报的,而且还远比你付出的多得多。就像农民在春天播下种子,通过辛勤付出后,会获得更多的收成。事实上,只有在你付出了很多后,才会获得很多。你工作越努力,在与人交往中越慷概大方,那么你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想要得到多少,就必须先付出多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劝告我们: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只要我们肯付出,终究会得到应有的报偿,不必计较付出了多少,也不必计较等待了多久。人生不是算术习题,更何况很多时候,一加一的总和经常超过了二。
    
 人生的付出就如回音,你付出多少,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得失之间的转化通常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很多时候它并不能马上被看到。人的一生,本来就是成败相随、好坏更替的统一体。善用心智的人深谙“吃亏”与“得福”的奥妙,懂得用长远的目光看待“吃亏”,用“吃亏”将坏事变成好事。但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让“吃亏”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坏事变为好事。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以养士出名,由于他待士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冯谖自告奋勇,问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孟尝君让他买一些家里没有的东西。冯谖到了薛邑后,见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他们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冯谖召集邑中居民,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君上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
    
 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孟尝君如此仁义是广大薛邑百姓没料到的,于是,人人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将实情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一听很不高兴:“我这不是吃大亏了吗?”冯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凝聚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孟尝君虽然觉得自己吃了个“哑巴亏”,但事情既已做了,只有打发冯谖去一边休息了。
    
 若干年后,孟尝君被人以谗言陷害,相位不保,三千门客也走了大半,他只好躲回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他回来了,倾城而出,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的苦心,当年的那个所谓的“哑巴亏”确实没有白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得还是失,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坏事与好事、吃亏与收获,总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还能互相转化,将来会因亏得福。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才是智者的哲学。
    
 如果你想创造更大的事业,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如果你希望得到晋升,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总之,这个道理适用于人生的任何阶段,也适用于任何事情。
     
 付出是没有存折的储蓄,是因为它的回报是不定期的,是没有确定性的。或许是积德行善之举,或许会有一鸣惊人的回报,但无论怎样,你都要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吃点亏不要紧,因为也一定会有大利益等着你的。

感悟:历史有远去的尘烟,有近代的风云,更有刚刚远去的时光。纵观人类历史,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权力争夺,总有人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宦海沉浮,总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败;名利场上,总有人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同时,也总有人满腹经纶却终生不得志;英雄盖世竞败给泼皮无赖;君子清正廉洁却屡屡受挫。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悲喜剧中,总有生存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人们必知的生存智慧—老人言,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会这张无形的棋盘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晓历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拥有精妙绝伦的高招,下出变幻莫测的妙棋:强者当更强,弱者将突围,变弱为强。历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仅仅享受到无数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现实中更好地选择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败。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