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采 | 厌倦是因为你停止了成长

 sun918 2016-06-16


|不被道德的外表所欺骗

行为符合道德的人,并不一定是道德的人。

也许他只是服从于道德。也许他并无主见,只是为了面子而已。

抑或是因为骄傲自满,也有可能是束手无策,只得放弃,甚至可能是觉得麻烦,才故意选择符合道德的行为。

所以,我们无法将符合道德的行为认定为道德。道德的真假,无法根据行为来判断。——《曙光》

 

|没有思考,再多的体验也毫无价值

体验的确重要,人会在体验中成长。然而,并不是说你体验得多,就能比别人高出一筹。

体验过后,若是不能仔细思考,体验便会毫无益处。无论你经历过了什么,若是不仔细思考,便无异于囫囵吞枣。这样你无法从体验中学到任何东西,也无法掌握任何东西。——《漂泊者及其影子》

 

|快感与不快从思维而来

人们总以为,快感与不快是外界给予自己的。然而,它们其实是从自己的思维中产生的。

比如做完一件事之后,我们会想:“要是当初这么做就好了”,于是便会产生不快。反之,要是觉得“正因为这么做了,事情才能顺利完成”,就会体验到快感。

我们认为,自己可以选择两种做法中的一种,所以才会有这种想法。也就是说,这种思维模式的前提是,我们总有二选一的自由。

要是没有选择的自由,面对现状,我们是断然无法感受到快感和不快的。——《漂泊者及其影子》

 

|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

无需时刻保持敏感。

尤其是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

尽量从善意角度诠释言语。

将对方视作贵人,但绝不表现出有所顾虑的样子。保持比对方迟钝的感觉。

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人性的,太人性的》

 

|厌倦是因为你停止了成长

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是心生向往。

然而,一旦将其占为己有,一段时间之后,你便会感到厌倦。物也好,人也罢,皆无例外。

因为你已得到了它,习惯了它,所以才会感到厌倦。然而,你真正厌倦的其实是你自己。得到的东西并没有在你心中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你的内心对那样东西的看法没有变化,于是便产生了厌倦。自身越是停滞不前,就越是容易厌倦。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总在发生着变化,即便对着同样的物品,也不会感到丝毫厌倦。——《快乐的知识》

 

|自由源于能自由控制自己

易怒、神经质的人,性格就是如此,我坚信他们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因为我坚信我们人类早已成长透了,本性难移。

不过,愤怒只是一时冲动,可以自由控制。将怒气表达出来,便会给人以急躁的印象。但你也可以将愤怒以其他形式表达,还可以压制住怒火,等候它慢慢消退。

除了愤怒这样的冲动,其他在心中涌动的感情或心情也是如此。我们能够自由处理、控制它们,就好像修整庭院里的花草、收获树木的果实一样。——《曙光》

 

|如何把握精神的自由

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想方设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让它随便乱动。

若是放任感情不管,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或是被感情冲昏头脑,最终让自己陷入不自由的境地。

精神自由、能够自如思考事物的人,都很清楚这一点,并能将其付诸实践。——《善恶的彼岸》

 

|最微小的行为,也会给人生带来持久的影响

自己的所有行为,总会成为其他行为、思想与决定的诱因,甚至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行为不可能不产生任何影响。因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总会以某种形式与日后发生的事情产生联系。哪怕是遥远过去的人们的行为,也与现在的事情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切行为与运动皆为不死。所有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最微小的行为,也是不死的。也就是说,我们其实都是永生的。——《人性的,太人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