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别样的返璞归真

 临泉书屋 2016-06-16

一种别样的返璞归真

(2014-09-15 14:51:21)

——王夏君的《庭院小记》

 

阿之

 

作者太有生活!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这些文字娓娓道来,一段文字就是一副生活的图画,菜农的艰辛,开饭店的不容易,压面买粮油的南方人的吃苦耐劳,认真经营的品性。还有恼人的邻居之间的纠纷,还有她下了心血和汗水打理出来的菜园子,接着,因为菜园子所引起的那些叫人窝火的事件。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是永远不会了解矛盾的带给当事者的切身感受。真实的人生百态囊括在了这些文字之中,仿佛我自己就是那个采花的女子,身上到处扎满草籽。仿佛我就是那个葡萄园的果农,正在摘采成熟的葡萄;仿佛我就是被无赖的邻居欺负的那个从来不会给人吵架,但最后不得不像个农村泼妇那样捍卫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斯文女子。任何生存空间里都有恃强凌弱的现象,因为这就是另一种被扭曲了的人性。……

一上来,我就被这些诱人的描述抓住。特别是挖苦苣菜那一篇,带着对野菜的那种喜爱和眷恋,带着曾经对苦苣菜的熟悉,有点点贪心,最后弄巧成拙的妄想着腌好的野菜如何如何的色香味俱全,却不料成了皮条似的,连送人都不好意思,自己强忍着往下咽的自我感受,看到这些感同身受的文字,仿佛我正同她一起在吃难以下咽的淹野菜了。

“我每回采花回来,裤子上让草刷的一道道绿不说,还粘着好多毛蛋蛋。要是穿的是浅腰子鞋,草籽籽就会钻到鞋里面,要是穿着系带子的球鞋的话,鞋带就会让毛刺和苍蝇蛋刺粘得满满的,得一个一个揪下来。裤腿上让草刷得脏脏的,还会粘上好多黑刺,这种黑刺比针稍微短一点,就像粘在吸铁石上一样挂在裤子上,抖不掉也拍不掉,非得一个一个用手往下拔,不小心它还能从布缝缝里钻进去呢。”

人只有真正的走进生活里才能有这样的感受。用的是白描手法信手拈来,突然还来一笔生活的小乐趣,这小乐趣就像是西北人饭桌上喜欢的油辣子。比如说那篇《酒醉葡萄》其中有些这样描写:

 

“开车回家的路上,我跟连奎说,农村人还是挺实在的,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不卖给我们,拉到家里还贴上纸箱子,又不比交给酒厂多要一分钱,打了哪么多麻烦,还尽着让我们挑好的。连奎听着,我继续感叹:“这跟善良好心肠没有关系,纯朴的人对事情的态度就是:我有东西你正好需要,我有你要那就给呗,脑子不绕弯子,心里不盘算,简单直接,正是没有一点点算计和惦量,心才敞敞地,透亮地跟让人舒服,他们算是没有被污染的人。”这些语言却有点城市小资情调。但是挺真实的,容易让人接受,不做作,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以至后来王夏君被邻居那个叫老石的家伙欺负,这个时候,王夏君心里就想打翻了的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了。觉得这些原有着善良本质的农民,其实是很容易接受他人的引诱煽动,尤其容易接受管制自已人的影响,当他们在干活的时候享用了被人用好听的话抬着递烟给啤酒喝的美气后,就期望干到谁家门口都应该有这样的待遇,一旦得不到,就会生出股不满和恶气,加上给他们发工资的头儿们正需要他们这样制造些麻烦,他们就更乐得加入进去,用把活干得遭遭得发泄不满。这不满可能有更多的成分在里面,可能把自己人生的不满趁机从这条裂缝里往外渗。

 

当然,王夏君的生活里还是苦中有乐。“……我就跟电影上排地雷捻子的人一样,只有自个知道有多么的害怕,瓶盖子拧到了一半,我再也不敢把手伸过去了,就拿了根筷子,人离的远远地,用筷子慢慢地戳着,终于把盖子转到顶顶上了,就闭着眼睛用筷子猛地一拨,盖子掉了,没有喷?我再一看,瓶口塞子还在呢,我又冒着危险用筷子把塞子小心地撬掉,咦?酒浆一点点动静都没有,它竟然没有喷?没有爆炸?我起来扯掉毛巾被,拽下手套看着酒浆瓶恨不得一脚踢过去。这么个玩意,我气得冲着它大声叫唤:你把人吓死拉,有本事爆呀炸呀,真想揣死你!”读到这些文字,不由让我跟着文字所营造出来的险象连连的气氛,为她捏着一把汗!然后是一乐!这都是家庭妇女有兴趣才冒的险,只有这样“事必躬亲”,才学会很多,才有成就感,才会觉得在家庭生活之中,没有什么是一个中年女子不会做不敢做。

这些文章是一个忽然明白过来的人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无病呻吟小家子气,没有一点愤世嫉俗与无用武之地,相反作者还在平凡朴实的劳作和邻里壁舍的交往,熟悉那个执着认真的南方生意人经营生意的真谛,以及种大棚的外来农民工,开麻将馆、电焊铺的小个体户,为生存奔波勤勉的外来户,还有实在本分的本地农民,以及不动声色的与底层人打成一片的小官吏,形形色色的普通劳动者,小店主,更有她描绘的有趣的“田中劳作”生活,满含深情回忆带有“忏悔”性质的文字,这些无疑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在精神层面的自我反省。夏君饶有兴趣的通过文字,描述出那一个个出现在乡村茶馆打麻将的人们。她是带着悲悯的心情的去写这些为生活苦苦劳作的本地农民和外来户。这更使作者的文字升腾起一股不为人察觉的忧郁的气质,掩卷后给读者带来的仍是无尽的感叹,她自己也感觉到,个人的理想主义生活将被现实铺天盖地的雾霾所覆盖,被不可抑制的现代污染所侵蚀。随着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什么都无处可逃。正如王夏君在后记中所说,不过几年功夫,燕子只留下了巢再无踪迹,青蛙也隐匿了,家里种的蔬菜不得不加大打农药的剂量……

 

管它以后会怎么样!悲观的人是无法有王夏君这样的执着劲儿的。虽然现在没有古时候陶渊明的“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的田园生活,她这样的生活也是蛮不错。不是那种古代圣贤穷困潦倒,她这是一种现代人明白大是大非后,精神与生活相协调的悠然自得。不一定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比如她种瘪葵花,种不长籽的玉米,种的难吃的甜瓜,年年种土豆年年收不上,土豆长得还没鸡蛋大,收回来的还没种子多。在费劲麻烦没有收获的气恨下坚定的表态,并不能阻止她来年的热情。她那些遭遇失败和受到打击的热情,在跌入低谷零点后,到了来年相同的季节,又会萌动起来,渐渐变为势不可挡的劲势。她一点也不厌烦。相反却越来越喜欢这种跟随季节而忙碌的生活方式。她在贴近自然的忙碌过程中,愈来愈靠近自已,越来越真实,真实的让她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已,应该是真正的、原本的自已。差不多跟脱胎换骨一样。

这个女子的个性竟然如此执着。

我并没有见过王夏君,但从她的这些文字中,我先在字里行间看到了她洒脱的模样,然后又以一个也喜欢捣鼓文字的写作者的思想想象她最终的奋斗目标。她在自己喜欢的庄园里翩翩起舞呢!她在自己热爱的生活里开心的微笑呢!她以自己独特的追求的方式,将别人不以为然的枯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呢!她把别人从来不去描写的瓜果梨枣儿,把那些比城市里的农民工还要辛苦的拖家带口的小商贩写进自己的文字里,甚至也把她自己生活里的烦恼和无奈也描述得淋漓尽致,简直有点揪读者的心了!同时又让人忍不住想笑。她的文字里尽可能使日常生活里的这些人这些食物,隐含着某种意义,甚至超越了其原有的作用与价值。

王夏君说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身边的事物中和日常生活中了。我看不然,自己认为融入了,说明她是清醒着的,她一点也不茫然。她终究还是一个有自己的格调的女子。一个有格调的中年女子,生活只能改变她偶尔的心情,同时拓展的却是她的心胸和世界观。这样的生活更让她的人生经验丰富。使她的自我更加强大和包容。

 

《庭院小记》书名看上去觉得像蜻蜓点水,真正阅读了里面的这些饱含着苦辣酸甜的文字,却是小中见大。掩卷深思,看身边人,突然觉得这些个人皆是王夏君《庭院小记》里的人,他们在《庭院小记》里是那个南方开粮油店的老板,是那个麻将室里打牌的老马,是自私的老石,是忠诚专一的连奎,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王夏君,等等。从王夏君的文字里走了出来,来到另外一个生活环境里,就是我身边来去的这些人了。“农村真是一个让一切露出本真面目的地方”,并不光是农村可以淬炼人性,很多环境下都可以使人暴露各自的本质的善与恶的。

最后,我想对王夏君说:女性的写作中无论是喜还是悲,女性意识始终占主导地位,坚韧和自信始终让你站在一个制高点,既是生活总是有着那么一些的不尽人意。这既是女性作者的优点也是欠缺。但,这正是一个女性的慈悲和包容之美的凸显。这样的文字,是城市郊外的庄稼地,是果实累累的果园,是开满鲜花的山坡河岸,是厌烦了城市生活的人们踏青看景的忘忧园。(完)

—— 2014 6 24 日写于北京鲁迅文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