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解决人生问题 2016-06-16

叔向问人何若则荣晏子对以事君亲忠孝第二十六

问心无愧的问题

叔向问晏子曰:“何若则可谓荣1矣?”

晏子对曰:“事亲孝,无悔往行,事君忠,无悔往辞;和于兄弟,信于朋友,不谄过,不责得;言不相坐3,行不相反;在上治民,足以尊君,在下莅34,足以变人,身无所咎5,行无所创6,可谓荣矣。”

【译文】叔向问晏子说:“怎么样做才可以称之为荣耀?”

晏子回答说:“侍奉亲人孝敬,没有对往日的行为后悔,侍奉君主忠诚,没有对往日的言辞后悔;对兄弟和睦,对朋友诚信,不谄媚过失,不责备别人的得到;不以言论定罪,行为不相违反;在朝廷治理民众,足以使民众尊重君主,在地方治理整治,足以使人民改变,自身没有什么过失,行为不被惩治,就可以称为荣耀了。”

【说明】编者之所以记载晏子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问心无愧的问题。叔向对于“荣耀”也有疑惑。本节与《论语·颜渊》记述的一段故事很相近,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这个意思是说,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可以显达呢?”孔子说:“什么?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显达嘛,就是在一个国家名声闻于外,在家族里也是名声在外。”孔子说:“这个叫有名声,不能叫达,这个达呀,是本质正直、公正,而且善于用最佳的行为方式,究察别人的言谈和观看别人的神色,待人谦虚退让,甚至还要顾虑下面的人。在一个国家才能做到理解、明白、通晓事理;在家族里才能做到理解、明白、通晓事理。这个闻名于外,是外表好象很仁慈而行为却是与此相反,以仁人自居而不怀疑。因此,他的名声也会在一个国家里闻于外,他的名声在一个家族里也会闻于外。”有名声,即是获得荣誉美名,要想获得荣誉美名,有很多种途径,古代以及现代很多不法商人,用偷税漏税的金钱做一做慈善,资助一些穷人,就能够获得荣誉美名。如果要问“问心无愧”?怕没有几人。而象晏子及孔子所说的,倒是很难,必须踏踏实实去做,做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出名。其实现代很多人都象叔向一样恨不得马上出名,而不愿意踏踏实实去做一辈子,到死也“问心无愧”。

——————————————————

【注释】1.荣:(róng)荣誉。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管子·戒》:“以严尊生,此谓道之荣。”《易·否·象》:“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与禄。”《吕氏春秋·振乱》:“且辱者也而荣。”《南都赋》:“会九世而飞荣。”

2.坐:(zuò作)定罪,由…而获罪。《管子·山权数》:“齐之公过,坐立长差,恶恶乎来刑。”《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使与邾大夫坐。”《韩非子·内储说上》:“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苍颉篇》:“坐,罪也。”《新编五代史平话》:“遣郭威招诱白承福入居太原城中,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不留一个。”

3.莅:(lì厉)《管子·君臣上》:“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莅民。”《老子·六十章》:“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荀子·非相》:“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韩非子·十过》:“刁莅事三年。”《广韵·至韵》:“莅,临也。”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4.修:(xiū休)《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书·梓材》:“既勤敷菑,惟其陈修。”《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荀子·不苟》:“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史记·货殖列传》:“管子修之。”这里用为整治之意。

5.咎:(jiù旧)《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书·说命》:“允协于先王成德,惟说不言有厥咎。”《诗·小雅·伐木》:“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毛传:“咎,过也。”《管子·轻重丁》:“是以外内不蜷,终身无咎。”《尔雅·释诂上》:“咎,病也。”《老子·九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韩非子·解老》:“憯则退而自咎。”《说文·人部》:“咎,灾也。”《广韵·有韵》:“咎,愆也。”还里泛指过失、错误之意。

6.创:(chuāng)《书·益稷》:“予创若时。”《汉书·冯奉世传》:“羌虏破散创艾。”这里用为惩治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