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常骞问道无灭身无废晏子对以养世君子第三十 树立起三观的问题 柏常骞去1周之2齐,见晏子曰:“骞,周室之贱史3也,不量其不肖,愿事君子。敢问正道直行则不容于世,隐道危4行则不忍,道亦无灭,身亦无废者何若?” 晏子对曰:“善哉!问事君乎。婴闻之,执5二法裾6,则不取也;轻进苟合,则不信也;直易7无讳,则速伤也;新始好利,则无敝8也。且婴闻养9世之君子,从重10不为进,从轻11不为退,省12行而不伐13,让利而不夸,陈物而勿专,见象而勿强,道不灭,身不废矣。” 【译文】柏常骞离开周国到齐国来,见到晏子说:“我柏常骞,是周王室低贱的官员,不自量自己的愚笨,愿意侍奉君子。请问走正道正直行为那么就被世俗所不容,走隐居之道行为摇摆不定我又不忍,想要不丢失道路,又不废弃此身应该怎么办?” 晏子回答说:“好啊!询问侍奉君主的事吗?我晏婴听说,掌握两种法度而骄傲,那么不可取;轻易进身随便合作,那么就不叫诚信;正直而轻视没有忌讳,那么很快就会受到伤害;喜新厌旧而喜好利益,那么就会无不衰败。况且我晏婴听说担忧世道的君子,顺从大者不作为于进身,顺从小者不作为于退身,自省行为而不夸耀,谦让利益也不自夸,陈述事物而不专擅,见到现象而不强自作为,这样道路就不会丢失,此身也不会废弃。” 【说明】编者之所以记载晏子的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树立起三观的问题。象柏常骞这样对处世有疑惑的官员现代很多,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公务员,豪情壮志,满腔激情,想走正道正直行为,却被世俗所不容,不得已只好随着世俗摇摆,不出三五年,就被磨得十分圆滑,完全丧失了激情与壮志。这其中唯一的原因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没有立起来!踏入社会,接触的领导与长辈多了,与财富名誉地位色相接触多了,就会被这些人和利所影响、所支配、所左右,从而迷惑在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里。那么,怎么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呢?这就要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按孔子所说的,“本立而道生”,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尊重事实,运用智慧,在遵守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搞好人际关系,从而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本篇《内篇问下》类似于荀子的《解蔽》,又类似于《论语》中的“子罕”篇和“颜渊”篇,主要是“辨惑”,辨别疑惑。做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能立起来,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起来。立得起来,才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中出现的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疑惑,晏子都一一给出解答,解除了他们心中的疑惑,相信晏子的这些回答,对现今的人们都有益处。 —————————————————— 【注释】1.去:(qù趣)《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说文》:“去,人相违也。”这里用为离开之意。 2.之:(zhī支)《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韩非子·扬榷》:“咫尺已具,皆之其处。”《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3.史:(shǐ使)古官名。职别各异。《易·巽·九二》:“史巫纷若。”《书·酒诰》:“矧大史友内史友。”《诗·小雅·宾之初筵》:“或佐之史。”《周礼·春官·占人》:“史占墨,卜人占坼。”《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说文》:“史,记事者也。”在君王身边担任星历、卜筮、记事的官员之意。 4.危:(wu戊)《易·困·上六》:“困于葛,蕌于臲危;曰,动悔,有悔;征,吉。”《管子·法法》:“危人而不能,殆。”《广韵·屑韵》:“危,臲危,不安。”王弼注:“行则缠绕,居不获安。”臲危,这里用为动摇不定之意。 5.执:(zhí直)《易·遁·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诗·周颂·执竞》:“执竞武王。”《管子·禁藏》:“故善者執利之在,而民自美安。”《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礼记·少仪》:“执君之乘车。”这里用为拿、持、掌握之意。 6.裾:(jū居)古通“倨”。《晏子春秋·外篇》:“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荀子·宥坐》:“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汉书·赵禹传》:“[赵禹]为人廉裾。”颜师古注:“裙亦傲也。”这里用为傲慢之意。 7.易:(yì艺)《书·盘庚》:“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管子·水地》:“故其民间易而好正。”《易·系辞下》:“易者使倾。”《庄子·应帝王》:“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韩非子·有度》:“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汉书·王嘉传》:“吏民慢易之。”这里用为轻视之意。 8.敝:(bi避)《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管子·侈靡》:“非人性也,敝也。”《老子·二十二章》:“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礼记·乐记》:“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生。”孙希旦系解:“孔氏曰:‘土衰敝,故草木不长。’”这里用为衰败之意。 9.养:(yǎng痒)古通“恙”。《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邶风·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中心养养。”《管子·国蓄》:“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这里用为担忧之意。 10.重:(zhòng众)《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管子·地员》:“其种,大重细重,白茎白秀。”《韩非子·五蠹》:“权重也。”《吕氏春秋》:“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礼记·儒行》:“引重鼎不程其力。”这里用为“大”之意。 11.轻:(qīng青)分量不大。与“重”相对。《周礼·车仆》:“轻车之萃。”《孟子·滕文公上》:“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12.省:(xǐng醒)《书·洪范》:“王省惟岁。”《诗·大雅·皇矣》:“帝省其山,柞棫斯拔。”《尔雅·释诂下》:“省,察也。”邢昺疏:“省谓视察。”《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荀子·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王制》:“省农功。”《说文·眉部》:“省,视也。”这里用为观看、观察、审视之意。 13.伐:(fá乏)《书·大诰》:“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诗·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诗·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管子·宙合》:“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老子·二十二章》:“不自伐,故有功。”《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荀子·仲尼》:“无伐德之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这里用为夸耀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