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肥的危害

 李晓傲慢 2016-06-16

化肥的危害--菌肥的拯救

2016-01-07 14:58

化肥的危害--菌肥的拯救



化肥不合理使用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菌肥又是怎样拯救土壤的?这次咱们从大局出发,纵观生态环境,思考我们该如何拯救我们的土壤!


菌肥除了对农民的收成带来很大帮助的同时,还对咱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中的土和水有着净化的功能。化肥零增长、土地减肥等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不仅仅是因为化肥利用率低,还有一个咱们不容易意识到的问题—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问题。我们都知道氮磷钾等是植物的营养元素,死必不可少的,为了增产,化肥就成了宁可多施也不愿少施的养料,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使用化肥的数量剧增,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1977年~1978年全世界化肥总产量,氮肥5 000万吨,磷肥3 000万吨,钾肥2 500万吨。中国化肥的年产量,1978年为800余万吨。化肥用量过大,或其他自然或人为原因,都会引起化肥大量流失,使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大家都知道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氮与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江河、海湾后,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急剧变化,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多,就行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这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海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称为赤潮。富营养化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透过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藻类的呼吸作用、藻类残骸的分解会大量消耗氧,在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

长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尤其是单一的使用一种化肥,化肥中的生物酸性类被植物吸收后,容易造成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后会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对生物体产生不良影响。土壤酸化还能溶解土壤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在降雨和灌溉的作用下,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使得营养成分流失,造成土壤贫瘠化,影响作物的生长。我们常见的土壤板结现象也与此有关,当化肥使用过量时,大量的NH4+K+和土壤胶体吸附的Ca2+Mg2+等阳离子发生交换,使土壤结构被破坏,导致土壤板结。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施用化肥,不考虑土地额情况,不学会养土地,就会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化肥无法补偿有机质的缺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不仅破坏了土壤肥力结构,而且还降低了肥效。还有一个危害,化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它们随施肥过入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能产生糖类物质,占土壤有机质的0.1%,与植物粘液,矿物胚体和有机胶体结合在一起,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物理性能和减少土壤颗粒的损失,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可见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在土壤的形成中,其实质是土壤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而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都有微生物的参与,可见微生物在土壤中的重要性。同时微生物对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转化也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肥料中有益菌的生命活动都是需要能量和养分的,当土壤生态环境(水分、温度、氧气、pH、氧化还原电位因素等)适宜于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生活时,菌肥的效果可达到鼎盛,因此,合理的农业技术设施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性。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联系邮箱:350556897@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