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期剪辑,在一档节目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alayavijnana 2016-06-16


文/康小葵 系冷眼看电视签约作者

策划/冷眼君


毫无疑问,后期制作对于一档节目来说,非常重要。
 
在真人秀没有兴起之时,很多人会忽略后期的作用。其实不然,好的后期会让一档节目锦上添花,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画面节奏处理、色调、字幕、bgm,所有元素和在一起,构成了一部非常舒服的节目。
而自《爸爸去哪儿》火之后,真人秀全面兴起。面对真人秀海量的素材、复杂的叙事和丰富的内容,后期的二次创作变得非常重要。
 
首先后期要通过粗剪对素材做到逻辑清楚的整理,并从中找到看点。之后是精剪,让看点变的精彩就靠精剪。之后花字、动画、音乐、特效等元素的运用,会让节目看起来丰满、丰富、有趣。最后调色,色彩的统一,才会让人的视觉舒适。
真人秀为后期的二次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让后期开始变得为人关注。随着各类综艺节目对后期的重视,后期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后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众能看什么。
随着后期作用的放大化和花式后期的兴起,有些确实让节目充满魅力,有些则画蛇添足,甚至不堪入目。
 
今天就跟大家一起简单探讨探讨,先说一下本人觉得很赞的花字应用:第一季《奇葩说》的花字
 

2014年,《奇葩说》把网综概念和满屏花字一起送到众人眼前。




随便一段20多秒的节目,抛开身份条、广告压屏以及同期声字幕,花字就有近十多个,基本每两秒一个花字。如此快节奏的花字飞舞却能繁而不乱,同时让节目变得十分有趣,于是很多综艺节目都被打开了思路,在节目中增加了大量花字。
 
其实,花字的作用在于放大重要信息点、吐槽嘉宾、填补内容、增加趣味等等。有些节目为了添花字而添花字,就显得多余了。另外,视频网站和电视平台的受众以及画面节奏都有不同,所以在花字的处理上也需要根据播放平台的特点以及受众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
 
△ 电影式剪辑
 
1、 

《我是歌手》第三季第一集的大开场。这段剪辑的绝妙之处在于镜头的运用和处理,以及bgm的使用。仔细看开场这段画面里的镜头,放在很多后期团队,可能都会被当作废镜头剪掉,因为单个镜头看起来会存在画面不稳,穿帮,角度不对等等问题,可是在这段片子中,经过后期的处理,却呈现出电影的感觉。



2、

《花儿与少年》第二季结局。这一集的剪辑将一群明星被迫真实相处时发生的矛盾和尴尬用电影思维进行组合、拼接、处理,同时把生活中的小细节放大成了哲学。小葵爷有个资深的真人秀编剧朋友,将这集看了十几遍,喜爱至深。



3、

《妈妈是超人》,多种电影元素的运用,电影式色调和电影式镜头剪辑方式的运用,使得节目在一众明星家庭式节目中,具有强烈记忆点。



△ 俏皮式剪辑
 
1、《火星情报局》

《火星情报局》绝对是近期推出的综艺节目中,在后期方面做的最棒的节目。漫画式的剪辑风格,画面节奏的掌控,将这档谈话类棚录节目剪得妙趣横生。为了配合漫画的风格,比起粉嫩、粉蓝、粉绿类的小清新风格,《火星情报局》的色调比一般娱乐性的网综都要深厚。



而《火星情报局》最有趣的是它的后期,非常顽皮,经常会在节目里和观众玩游戏,比如打错字让观众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有意思的互动只适合在网综中使用,如果在电视平台上就会显得很尴尬。因为受众不同,观看习惯和笑点也有区别。仔细看下面一段视频的字幕,后期和观众玩的很开心。




2、《我想和你唱》的小黑人处理

老实说,小葵爷并不喜欢《我想和你唱》的后期,但是这个动画小黑人的处理很有意思。《火星情报局》里的后期是和观众玩的开心,《我想和你唱》的小黑人则是将后期融入前期,大家集体玩的很开心,观众也能看得懂。




除了以上几个,还有很多很好的后期,例如:《极限挑战》第一季后期在故事性和整体逻辑剪辑方面非常出彩,第二季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十分突出。小葵爷阅片量有限,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后期大家可以一起留言探讨。
 
接下来说说过度剪辑。一档节目首先是一个整体,逻辑、情绪、节奏都具有连贯性,过度后期会破坏这种连贯性,比如鬼畜式剪辑。
 
△ 鬼畜式剪辑
 

同样是《我想和你唱》,似乎该节目是第一档主打鬼畜式剪辑的卫视综艺节目。在一档节目中,经常出现如下的处理。



虽然节目中,汪涵调侃韩红:'你是看着我的节目长胖的'是个不错的笑点,可是真的值得这样一遍一遍一遍地放大吗?
一是这样的处理会打断节奏,即使一开始觉得好笑,放大之后立刻变得尴尬,二是该节目真的就无聊到要放大这样的笑点吗?
做节目无论从前期还是后期,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做,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是想带给观众什么。'鬼畜式后期是想带给观众什么呢?鬼畜视频真的人人都看得懂吗?一档节目就这样无数次生硬的被打断,放大并没有多可笑的笑点,看着更像是后期自娱自乐的游戏。
 
△ 过度花字
 
前文曾说过,花字对于一档节目来说,是调味品。而过度花字就是放多了的调味品,腻到了。例如一档节目中,正在说一个感人的故事,镜头剪切到听者的表情。此时,听者的表情是感动的,红了眼眶。这种是镜头可以营造的氛围,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观众也会被带入,引起情绪的共鸣,而此时非要蹦出一个花字,该观众的头顶跳出一排字'泪光闪闪',这真的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段没找到视频,但相信大家能懂)
 
△“污”剪辑
 
现在网综越来越污,也是不争的事实。偶尔污一下就当食色性也,都是成年人,大家偶尔玩玩带有'污点'的小把戏,权当乐趣。
可是为“污”而“污”,还要将“污点”放大展现出来,就真的有点受不了了。下面这档节目,在这方面做的让人非常不舒服,虽然里面有我很喜欢的喜剧演员,但是依然阻止不了我的吐槽,以及满屏幕大写的“污”留下的尴尬。
 

第一、脏字字幕。一直以为播出给公众看的节目,措辞上好歹还是注意一下,而这样特地暗示出来的脏字字幕,也是够了。


第二、污点暗示。我看到这个卫生巾时是无比尴尬的。



第三、放大污点。



第四、生怕不够污的鬼畜式放大。



本篇只是大概的做了一些盘点,有关后期制作的话题一定还能聊很多,未来还会继续跟大家在这里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