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学习30

 江山携手 2016-06-16

         当前,中国的人才观念正在与国际接轨,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以其学历高低为标准,不以其专业的冷热为标准,而以其实际能力和实际贡献来衡量,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褪去曾经的金字招牌的光泽,回归到“其实,我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平凡而踏实的心理,在维护自己最起码的尊严同时,以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出色的专业能力和顽强进取的精神,不懈追求,最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头的弄潮儿,这才是当今大学生的发展方向。无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是在校园学习的最后一站,此时学子的双脚已经站在即将面对现实社会的门坎上了。

 

  与办公室新来的大学生交谈,听到他们不约而同地为自己在校期间曾经迷失自我而感叹,有的后悔自己盲目跟风、违背爱好和兴趣去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有的反思自己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过于功利,舍弃特长追求眼前名利,因小失大。但人生的路可不是一个“悔”字能了断的,所以我要求儿子,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如书中所言“我思故我在”。

  以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学阶段大多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即学会和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大学阶段重在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开始,目的在于“会学”。大学生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不外乎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博览群书,吸收智者的思想和文化精华,融会贯通;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融入现实社会,在生活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我认为,大学生一旦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分析、独立判断、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学业问题也好,人生观问题也好,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可以把自己区别于非大学生,也是为自己走出社会找到了立世之本。

  羊城晚报的首席记者樊克宁在与笔者谈及“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问题时,不假思索地说:“读大学,就是要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让我终身受益。”是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应只是结论,更应是方法。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场合应用。大学生一走出校门,不管是做学问、经营,还是走仕途,都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那么,什么才是对付变化莫测的万千世界的金钥匙呢?笛卡尔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学问是方法的学问。”而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大学生,就能做到一专多能、一通百通,就不会沦落为学无所长、学无所用的“啃老族”。

    做人决定成败,做事先做人,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诱惑多多,很精彩也很无奈,“如何把握好心舵,驶好通向社会和人生的这条船”的确是摆在学子面前的重要问题。做人要克服以下6方面的问题:竞争观念的强化与社会热情的淡化、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的不足、成就意识的增强与艰苦奋斗精神的缺乏、自主意识的浓厚与自立能力的薄弱、社会交往的广泛性与人际关系的庸俗化倾向、道德标准高(对人严)与道德水平低(对己宽),从而做一个既有健全人格又有专长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博文推荐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