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为啥衰落?

 pgl147258 2016-06-16

康乾盛世之后中国逐步走向消沉,这种消沉不是与之前光辉时代相对的退步,而是当时社会的确出现了问题。问题根源在哪里?很大原因在于康熙皇帝提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一政策上。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小编在此声明,不是这个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清廷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改变政策。此政策于1712年开始实行,起初收到良好的效果,百姓的人头税取消了,人口大量增长,百姓负担减轻,清朝的经济也稳步提升。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人均耕地面积明显缩小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但是随着人口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物价的上涨,或者也可以归结为通货膨胀,这也是整个问题的核心所在。为啥会出现这个问题,听小编给您掰扯掰扯:

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社会的产出和贸易交易量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得到持续地提高。粮食增长的速度根本追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人多粮少,食品价格必然上升。食品是国家物资中的核心,食品涨价必定带来通货膨胀。(不信您想想,现在一年下来涨的最厉害的是什么?)康熙年间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措施将人头税取消,新增加的人口不再缴纳税金,雍正朝盛行的“摊丁入亩”又将税金统一化了,人头税并入地税中,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同时发生的物价的上扬却导致国家税收变相地减少。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人口的增加必然要求国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在饥荒和洪水来临的时候国家要提供更多的保障,物价的上涨使得原有的国家收入入不敷出,这就带来了下一个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财政危机的危害不用小编多说,原本国库就缺钱,原来维持一支军队的花销随着通货膨胀而翻倍增长,加上其他的公共设施投资(治理河患等)政府更是疲于应付。政府财政困难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加之本身的弊病,在太平年月还好。一旦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朝廷无法提供相应的救助,灾区爆发民变的可能性极大。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减赋,将税金固定化都对国家有利,一旦人口增加,物价上涨的因素凸显出来,那么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因此,国家在实行政策的时候必须要衡量好政府收入与人民负担之间的平衡点。征税过重人民无法承受,赋税征收体制僵化政府又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削减提供公共物品,一旦统治秩序崩塌,受苦的依旧是百姓。所以治国需要的是大智慧而不是一时的聪明。

看一下康乾盛世的图景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外敌入侵确实加速了清王朝的垮台,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出现了问题。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强盛的王朝难免出现颓势。书中常说的开发口岸,洋布充斥港口,苏杭纺织业一片萧条,请大家注意:外国商品的影响是有限的,波及的只是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依旧十分牢固。

对清朝感兴趣的读者朋友看到这里就可以了,下面小编简要说一下人口,物价,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国家崩溃的话题时需要有一个理论支撑。加州学派代表人物戈德斯通教授认为在现代早期的大国,不分政治体制,在国家发展和面对挑战的时候都要重视两个重要的问题,即人口与社会的结构问题,这两大因素是影响国家命运的关键。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戈德斯通教授的著作: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下面我们以欧洲国家为例再进行探讨:

影响民众生活水平和精英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增长,除去瘟疫,饥荒等造成人口大幅锐减的因素,人口是可能实现持续增长的。但是社会的产出和贸易交易量不一定在短时间内得到持续地提高。如此一来粮食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带动物价的上扬,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通货膨胀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人口的增加,物价的上涨直接回会带动军费的增加。邻国军队人数增加,本国必须要扩充军队的人数,随之需要的补给物品也会增长。这就导致了军费的增加。并不是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在拿破仑战争后并没有大批的国家崩溃,即使法国战败了崩溃的只是拿破仑政权,法国依旧能正常运转。相反,类似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之类比较保守的国家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清朝为啥衰落?不要忽视这个因素!

真正导致国家崩溃的因素在于国家财政危机。无论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法国大革命,导火索无一例外都是财政危机。以上的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不一定行得通,但在竞争激烈的欧洲还是比较吻合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平时读书的一些感悟,欢迎各位用文明的语言批评指正。其实头条发文就是为了分享历史趣事,与网友一起探讨历史知识,嘴下无德的喷子恕小编不能奉陪。读文能会心一笑最好,不要把留言区弄成口水战场,毕竟大家都很忙o(^▽^)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