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体观与内求

 天地虚怀xia 2016-06-16

整体观与内求

 

  从事物的局部到整体,对应着人的意识活动从局部思维到整体思维。如何使人的意识活动从局部思维上升到整体思维呢?根本方法是内求,即内向性运用意识。内向性运用意识是相对于外向性运用意识而言的,它有两个特点:1.意识活动的方向是向内而非向外,使意识与自身的形、气相结合,或者使意识与意识自身相结合。2.意识活动的状态是收缩而非延展,使意识活动从分散变成专一。

  内求之所以可以使人的意识状态发生跃迁,是因为人的意识本身是一个整体,既可以认知局部事物也可以认知整体事物,只是人在后天的发育、成长过程中过于依赖各种感官与外界联系,使意识整体被各种感官“分割”占用,因此难以认知整体事物。而内求有利于意识活动的整合,使意识状态发生跃迁。

  内求是后世的说法,先秦古人叫它为“求诸己”或“反诸己”。儒家经典《论语》有“君子求诸己”的说法,《孟子》进一步说:“古人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如何反求诸己呢?《吕氏春秋》写道:“何谓反诸己也?适耳目,节嗜欲,释智能谋,去巧故,而游意于无穷之次,事心于自然之途”。可见古人说的反诸己不是局限于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一个收视返听、涵养意识的內求过程。

  内求为什么有助于体察事物的整体?《管子·内业》说: “抟气如神,万物备存,能抟乎?能一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己乎,能勿求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思索生知。”古人是一针见血,把卜筮和鬼神都看穿,指出只要调整人自身的形气神,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就能体察到外部的整体。

  由此可见,整体或整体观与内求是紧密关联的,内求是产生古典整体观的根本途径,而古典整体观的建立又有利于古人进行系统的内求,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认知事物的方法-----内求法,通过“修此”而“知彼”。《管子》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它指出了认识事情的根本途径在于“修此”,即提高人自身的功能状态或思维能力。

  从认识逻辑来看,人类认识事物,用以量度的尺度必须精确于被量度的对象,认识者的意识运动层次要高于、复杂于被认识对象的运动层次。由于局部思维时的意识状态(分散)比整体思维时的意识状态(专一)“粗糙”,而整体事物的复杂性又高于局部事物的复杂性,因此人的局部思维无法认知整体事物,这就是从局部推不出整体的原因所在,也是整体观与内求密切相关的道理所在。(老平 2009-7-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