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手机游戏也能玩出高血压

 tuzididie 2016-06-16
你知道吗?沉溺于电子游戏不仅会导致网瘾,甚至还能引发高血压!5月14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上周四,由新民晚报社等主办的2016第6期“爱尔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讲”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上海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主任陈平主任医师提醒,长时间玩手机游戏,可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血压升高。若精神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下,可能引发高血压病。

  ● 长时间玩手游或增患高血压风险

  陈平主任介绍,国外研究者曾进行了广泛的跟踪调查,证实手机游戏与引发性儿童高血压有密切联系。经过测量儿童在玩手机游戏前、中、后的血压变化发现,经常玩游戏的儿童紧张性高血压的比例远高于其他不常玩手机游戏的儿童。

  陈主任解释说道,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之一。而玩手机,尤其是长时间玩手机游戏,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衡,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血压升高。“如果长期如此使精神常常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下,最终可能导致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如何早期发现?有没有早期症状?陈平主任表示,高血压早期除血压升高外,多数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的。他介绍,初期表现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劳累时的血压暂时升高,休息后可降至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疲倦、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及心悸等症状。

  ● 醋泡花生米可辅助降压

  网传“醋泡花生米可以治疗高血压”,到底可信吗?陈平主任认为,这种说法存在误区。他说,花生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脂类含量高、热量大、有油腻感。而醋中的多种有机酸可以解腻,能使食物中所含有的钙、锌、铁、磷等无机物溶解出来,从而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及其营养价值。此外,醋能有效保持食物中某些维生素的有效成分,降低脂肪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产生的副作用,因此醋泡花生可减少胆固醇的堆积,对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有辅佐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陈平强调,高血压患者若要单纯靠其来治疗高血压是不可取的。

  陈平主任介绍了几则降压小偏方:取西芹枝2根、苦瓜半个、黄瓜一根,榨汁,每天一杯。此外,菊花、山楂、荷叶、葛根、莲子心、决明子、玉米须泡或煮水喝也可以帮助降血压。

  ● 大量喝水反而会升高血压

  有传闻称“高血压患者大量饮水可以起到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血压”,这种方法可行吗?陈平表示,多喝水有益健康,尤其是老年人、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更应该有意识地增加饮水量。但是,喝水并非多多益善,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希望通过大量饮水以起到利尿作用从而降低血压,是不科学的。

  “众所周知,家用水管里自来水的压力与整个水容量有关,当家家户户都放水时,因为水容量下降,导致管网内压力不足,你会发现自家水流变小;如果大家都不用水时,水容量充足,打开水龙头你会发现压力很大,水流很猛。同理,血管里的血压也是一样的,当血容量增加时,血压就会升高;反之,当血容量下降时,血压就会下降。”陈平指出,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用药之一,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利尿来降低血容量,使血压降低。“大量喝水,只能使血容量增加,血压怎么可能因而降低?反倒可能使血压升高。”

  ● 喝葡萄酒降血压不可取

  陈平主任表示,人们常说红酒有益健康,是因为红葡萄酒中有一种叫“白藜芦醇”的天然化合物,它有预防心脏血管疾病、抗癌、抗氧化、抗菌、保护肝脏、免疫调节、防辐射作用等,所以出现了“喝红葡萄酒有益心脏健康”“每天喝点红酒可以降血压”之类的建议。

  “红酒中的确含有白藜芦醇,但实际上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并不高,一般为1.5~3.0mg/L。”陈主任介绍,根据美国有关白藜芦醇膳食补充剂的建议,每天宜服用4mg/kg白藜芦醇,如果换算成普通红酒大概需要60~70L,显然期望从红酒中摄取白藜芦醇并不可取。此外,研究表明,喝红酒并没有直接降低血压的作用,仅仅有一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陈主任建议,对于那些从来不喝酒的人来说,尤其是高血压人群,最好是不喝酒。

  ● 人到中年需警惕黄斑变性

  随着年龄增长,除了血压开始居高不下,一些老年人开始抱怨自己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使,先是看东西模模糊糊,随后视野中心区出现黑点或斑块,看物体会变形,进而出现阅读、驾车困难,无法看清他人面容。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眼底科董珺医师表示,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负责视力和中心视野的“黄斑”出现了病理改变所致,医学上称之为“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患者虽然尚有部分视力,可以用余光看世界,但由于中心视野存在暗点,想看什么,偏偏看不到,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董珺医生提醒,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黄斑变性,对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心视力、预防失明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当单眼视力下降时,常被人忽视,等到患者察觉到不对劲时,病情常常已处于进展期或另一只眼睛也已受累。因此,董珺建议40~64岁的人群,每两年进行一次常规眼科检查,6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尽早发现视力下降,并寻找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