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天眼目》[选]

 曲经伟 2016-06-16

 说明:上师云:“本寂(亦云耽章禅师,编者注)将曹洞宗真正地走市民宗风,设立了五位君臣的宗要,体现了曹洞宗的事理和体用不二、无碍,同时体现了曹洞的‘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宗风,由此,青原行思一系的禅风广布世间。”(觉学宗门品之三——曹洞宗)

其中的“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一句,出自南宋·晦岩智昭之《人天眼目》。

现将《人天眼目》一书中对禅门之临济宗云门宗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之五宗的简述及评价等内容摘登如下。

 

 

人天眼目

宋 智昭 集

 

人天眼目序

 

予游方时。所至尽诚。咨扣尊宿五宗纲要。其间件目。往往亦有所未知者。因慨念。既据师位。而纲宗语句。尚不知其名。况旨诀乎。将何以启迪后昆。剔抉疑膜邪。于是有意于纲要。几二十年矣。或见于遗编。或得于断碣。或闻尊宿称提。或获老衲垂颂。凡是五宗纲要者。即笔而藏诸。虽成巨轴。第未暇详定。晚抵天台万年寺。始偿其志。编次类列。分为五宗。名之曰人天眼目。其辞皆一。依前辈所作。弗敢增损。然是集也。乃从上诸大老利物施为。既非予胸臆之论。俾行于世。有何诮焉。若其执拂柄据师位者。外是则无以辩验邪正也。有识博闻者。必垂印可。

                宋淳熙戊申季冬 越山晦岩智昭

 

人天眼目卷之一

临济宗

师讳义玄。曹州人也。俗姓。幼而颖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居于讲肆。精究毗尼。博赜经论。俄叹曰。此济世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谒大愚。其机缘语句。载于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南隅。临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因地得名。唐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摄衣据坐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门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西北隅。敕谥慧照禅师。塔号澄灵。

 

人天眼目卷之二

临济门庭

临济宗者。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转天关斡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纵杀活自在。是故示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金刚王宝剑。踞地师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四料拣者。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一作夺法不夺境非)。上上根人来。人境两俱夺。出格人来。人境俱不夺。四宾主者。师家有鼻孔。名主中主。学人有鼻孔。名宾中主。师家无鼻孔。名主中宾。学人无鼻孔。名宾中宾。

与曹洞宾主不同。三玄者。玄中玄。体中玄。句中玄。三要者。一玄中具三要。自是一喝中。体摄三玄三要也。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尽一切情解。踞地师子者。发言吐气。威势振立。百兽恐悚。众魔脑裂。探竿者。探尔有师承无师承。有鼻孔无鼻孔。影草者。欺瞒做贼看尔见也不见。一喝分宾主者。一喝中。自有宾有主也。照用一时行者。一喝中。自有照有用。一喝不作一喝用者。一喝中具如是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之类。大约临济宗风。不过如此。要识临济么。青天轰霹雳。陆地起波涛(山堂淳辨三玄门。临济曰。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大机大用。其容以句义名数。劈析之邪。诸方问答玄要。亦只言如何是第一第二第三。汾阳偈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像。重阳九日菊花新。至古塔主始裂。为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而三要。则说之不行。付诸瞒盰而已。此篇说临济门头户底。则且从。至三玄三要。则又堕塔主之覆辙矣。不可不辨)。

 

云门宗

师讳文偃。嘉兴张氏子。受具游方。初参睦州陈尊宿。发明心要。州指见雪峰存禅师。再蒙印可。初至灵树。开法嗣雪峰。后迁云门光泰寺。其道大振。天下学者。望风而至。号云门宗。

 

云门门庭

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僧问。如何是雪岭泥牛吼。师云。天地黑。如何是云门木马嘶。云山河走。如何是学人自己。云游山玩水。问机缘尽时如何。云与我拈却佛殿来。与汝商量。如何是透法身句。云北斗里藏身。如何是教外别传。云对众问将来。大约云门宗风。孤危耸峻。人难凑泊。非上上根。孰能窥其仿佛哉。详云门语句。虽有截流之机。且无随波之意。法门虽殊。理归一致。要见云门么。拄杖子勃跳上天。盏子里诸佛说法。

 

人天眼目卷之三

曹洞宗

洞山和尚。讳良价。生会稽俞氏。礼五泄默禅师披剃。得法云岩昙晟禅师。初住筠州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弘通。截异端之穿凿。晚得曹山耽章禅师。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繇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

 

五位君臣

僧问曹山五位君臣旨诀。山云。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埋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时有僧出问。如何是君。云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如何是臣。云灵机弘圣道。真智利群生。如何是臣向君。云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如何是君视臣。云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如何是君臣道合。云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也。因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

 

大阳颂

不立功勋坐庙堂。群臣何敢望清光。潭潭禁殿尊严甚。寂寞无人夜未央(君)。

文经武纬定中华。遍历阶梯赞国家。功业已隆加九锡。与君神气看些些(臣)。

位尊九五不曾居。常与群臣共一途。深隐后宫天下治。免教夷狄望来苏(君视臣)。

念念输忠不敢欺。头头奉重丈夫儿。看君千里长安道。玉镫皆趣阙下归(臣向君)。

臣主相忘古殿寒。万年槐树雪漫漫。千门坐掩静如水。只有垂杨舞翠烟(君臣道合)。

无中有路透长安。劫外灵枝孰敢攀。宝殿苔生尊贵重。三更红日黑漫漫(总颂)。

 

曹洞门庭

曹洞宗者。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看他来处。忽有偏中认正者。忽有正中认偏者。忽有兼带。忽同忽异。示以偏正五位。四宾主功勋五位。君臣五位。王子五位。内外绍等事。偏正五位者。正中偏者。体起用也。偏中正者。用归体也。兼中至。体用并至也。兼中到。体用俱泯也。四宾主。不同临济。主中宾。体中用也。宾中主。用中体也。宾中宾。用中用。头上安头也。主中主。物我双忘。人法俱泯。不涉正偏位也。功勋五位者。明参学功位至于非功位也。君臣五位者。明有为无为也。王子五位者。明内绍本自圆成。外绍有终有始也。大约曹洞家风。不过体用偏正宾主。以明向上一路。要见曹洞么。佛祖未生空劫外。正偏不落有无机。

 

人天眼目卷之四

沩仰宗

师讳灵祐。福州长溪赵氏子。得法于百丈海和尚。初至大沩木食涧饮。十余年始得仰山慧寂禅师。相与振兴其道。故诸方共称曰沩仰宗。

 

沩仰门庭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沩山一日普请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山撼茶树。沩山云。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仰曰。和尚如何。师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沩山云。放子三十棒。乃至仰山过水。香严点茶。推木枕展坐具。插锹立举锹行。大约沩仰宗风。举缘即用忘机得体。不过此也。要见沩仰么。月落潭无影。云生山有衣。

 

法眼宗

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得法于漳州罗汉琛禅师。初住抚州崇寿。次住建康清凉。大振雪峰玄沙之道。示寂后李后主。谥曰大法眼禅师。曹源一滴水。不尔依位住。我宗奇特虎。颔下金铃甚。人解得。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此法眼所立纲宗也。

 

法眼门庭

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种种机缘不尽详举。观其大概。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要见法眼么。人情尽处难留迹。家破从教四壁空。

 

人天眼目卷之五

宗门杂录

 

拈花

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家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文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

 

四智(新添)

大圆镜智(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平等性智(观一切法悉皆平等)

妙观察智(善观诸法无碍而转)

成所作智(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故。转八识而成四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