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败退,无力反击,大有坐以待毙之势。以刘备单独的力量,绝对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与江东的孙权联手。此时,诸葛亮自愿出使到江东做说客。他并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低声下气地求孙权,却采用“反客为主”的方法,表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度,硬是激发了孙权的自尊心。
当时,东吴孙权自恃拥有江东大片土地和十万精兵,又有长江天堑作为天然屏障,大有坐观江北各路诸侯恶斗的态势。他断定诸葛亮此来是做说客,采取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等待着诸葛亮的哀求。
不想诸葛亮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道:“现在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将军你举兵江东,我主刘备募兵汉南,同时和曹操争夺天下。但是,曹操几乎将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正进军荆州。曹操名震天下,各路英雄尽被其所网罗,因而造成我主刘备今日之败退,将军你是否也要权衡自己的力量,以处置目前的情势?如果贵国的军势足以与曹军相抗衡,则应尽快与曹军断交才好。”
诸葛亮只字不提联吴抗曹的请求,他知道孙权绝不会轻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孙权听完诸葛亮一席话,虽然不高兴,但不露声色,反问道:“照你的说法,刘备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诸葛亮针对孙权的质问,答道:“你知道齐王田横的故事吗?他忠义可嘉,为了不事二主,在汉高祖招降时不愿称臣而自我了断,更何况我主刘皇叔乃堂堂汉室之后。钦慕刘皇叔之英迈资质,而投到他旗下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不论事成或不成,都只能说是天意,怎可向曹贼投降?”
虽然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但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的势力,心里还是存在不少疑惑。诸葛亮看出这一点,进一步采用分析事实的方法说服孙权。
“曹操大军长途远征,这是兵家大忌。他为追赶我军,轻骑兵一整夜急行三百余里,已是‘强弩之末’。且曹军多系北方人,不习水性,不惯水战。再则荆州新失,城中百姓为曹操所胁迫,绝不会心悦诚服。现在假如将军的精兵能和我们并肩作战,定能打败曹军。曹军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是难得的机会。”
孙权遂同意诸葛亮提出的孙刘联手抗曹的主张,这才有后来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
诸葛亮真不愧为求人高手。
人总是欺软怕硬的,遇到弱小的一方总是喜欢以强欺弱,非得把对方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如果你居于弱势地位,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甚至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时,可以开始一上来就以“恐吓”压制住对方,你从而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而你则反客为主,占据主动地位。
历史经验
竞争,像一场没有硝烟的征战,谁能将主动权控制在手中,谁就能赢得制胜的先机,掌控自己的命运。人生就是一种战争,如果你不想被对方压倒,那你就得先声夺人,反客为主,时刻占据上风才能赢。
感悟:历史有远去的尘烟,有近代的风云,更有刚刚远去的时光。纵观人类历史,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权力争夺,总有人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宦海沉浮,总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败;名利场上,总有人游刃有余、进退自如——这如同喜剧。同时,也总有人满腹经纶却终生不得志;英雄盖世竞败给泼皮无赖:君子清正廉洁却屡屡受挫——这如同悲剧。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悲喜剧中,总有生存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人们必知的生存智慧,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会这张无形的棋盘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晓历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拥有精妙绝伦的高招,下出变幻莫测的妙棋:强者当更强,弱者将突围,变弱为强。历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仅仅享受到无数精彩纷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现实中更好地选择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败。文/单眼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