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进行有效合作

 袁微5669 2016-06-16

浅谈学生在小组中如何进行有效合作

 实验小学  袁微

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习不应该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应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再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那么如何使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中有效地合作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选拔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同学当小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合作交流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做出的不同解答,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组员分工情况

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代替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设立一个组长,负责组织领导;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一个报告员,负责汇报学习的内容和结论,过一段时间后再交换分工。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缺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 ,教师必须事先做好示范。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对口令”时,他先和全班同学对,接着请一名同学和他对,然后再请两名同学自由对,使对口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最后放手让学生同桌互对,小组自由对,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四、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

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情况下,动手操作时,要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题目的答案多样时要进行合作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而对一些浅显的知识,我们就不必为了流于形式而非要进行一番合作探究,这样只会浪费时间,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当然,以上是我在课改阶段的肤浅体会,要让小组合

作学习更深入有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精选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