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从来都不缺少美女,但能被人们称为公主的,也就只有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就好像一个坠入人间的天使一样,美丽的让人叹为观止。 行走的时尚教科书 所谓流行,大约就是明星穿什么大家就跟风穿什么,但这种时尚,就像快餐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 但赫本,却是一个例外。 从她被人们熟知的那一瞬间起,她所引领的时尚风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她被观众熟知,大多数是因为那部让她拿下了奥斯卡影后的《罗马假日》。 影片中赫本饰演一个仪态万千但不愿意被规矩束缚而出逃的小国公主。 出逃以后的公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剪去了她那一头美美的长发,变成了一款干净利落的短发。 剪短发这种事,对于女生来说,刺激性一点也不输于蹦极。 毕竟谁也预料不到剪完以后的后果,而且如果太丑的话,连补救的机会都没了。 可赫本剪完了以后,不仅不丑,还美的让人心动。 然后在加上她那套简洁的裙子,虽然只是简单的搭配,没有光鲜的色彩,但却一点都不简单。这一身的装扮,到现在还都是时尚的潮流。 还有她脚上的那双鞋子,到现在还是流行款。 后来美国派拉蒙公司为赫本量身定做了一部名叫《龙凤配》的影片。 影片最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但其实影片中很多的衣服来自赫本她这辈子的专属服装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 这个男人自从认识了赫本以后,身上就给彼此打上了标签。 赫本终身都没有成为纪梵希的代言人,但她的身上却总能看到纪梵希的亲自为她设计的服装。 后来的《蒂凡尼的早餐》更是奠定了赫本在时尚圈的地位。 那一身小黑裙,到现在还是某宝的热卖。 还有她那发型。到现在都还一直在被模仿,但从未有人能超越她的美丽。 说她是时尚界一棵常青树,恐怕没人不服。 不可复制的优雅典范 虽然赫本的脸上总是挂着一抹的微笑,其实她的童年并不幸福。 在赫本只有十几岁的时候,二战就爆发了。 那时的她正独自在荷兰的一所学校学习芭蕾舞。 战争的爆发让这个本来就四处分居的家庭更是支离破碎。在加上家庭的特殊性,赫本家族在欧战的时候遭受到了不少的迫害。 《甜姐儿》 时局动荡,她不得不四处流浪,也因此小赫本当时很少能填饱肚子。甚至有时需要服用郁金香球茎充饥。 这也导致了赫本的身体素质大大下降,甚至总能看到她营养不良的模样。 但不管经历了什么,她从来没有进行过抱怨,脸上的笑容也从未消失。 也因为这段四处流浪的经历,才使得赫本除了英语以外,还会一口流利的荷兰语、法语等多门外语。 这些语言在她后来的作品中都有展示。 《罗马假日》接见各国来使用不同的语言打招呼 有人说,赫本其实是一个不算称职的演员,因为她不论出演什么样的角色,她总是优雅的像个公主一样。 《蒂凡尼的早餐》中她虽然饰演的是一个拜金女的角色,但看上去一点也不比社会名媛差。 《窈窕淑女》中她虽然扮演的是最底层的卖花女的角色,但举手投足之间却带着贵妇的气质。 那年,赫本已经35岁了,而这个角色的定位,却是只有25岁。 有人说,赫本只是在端着架子,其实是在伪装。 但如果一个女人,能24小时的保持着优雅,这或许就不再是伪装,而是一种修炼了。 真正的修炼是将美的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随时随地、无时无刻的持久和克制。 这种修炼,让优雅成为了一种习惯的标杆,放佛在她的内心有着一道线,无论做什么,她精准地踩在这条线上,从无偏差,也从无僭越。 永垂不朽的公益女王 在她晚年的时候,演艺事业不再繁忙的赫本没有像其他女星一样忙着保养自己。 相反,她从不畏惧衰老的到来。 是的,她老了。 瘦弱的她看着甚至比同龄的人都更显老。 但她丝毫不在乎,她将其他人都忙着保养的时间全部花费在了公益事业上。 她多次深入第三世界国家,为妇女和孩童争取权益。 将他们抱在怀里。 甚至手拉手的与他们玩耍。 从来没有丝毫的顾忌。 后来,她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亲善大使,92年又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还有奥斯卡人道主义奖。 93年,一场疾病到来了让赫本本来就虚弱的身体更是遭到了挑战。 得知赫本生病的消息以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她能够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 可这样也没能将赫本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 赫本去世时,不少的明星民众,自发的参加葬礼。 纪梵希更是亲自抬棺。 而联合国更是特意为她建造了一座以她命名的雕像------'奥黛丽精神'。 病魔虽然带走了奥黛丽·赫本,但却没有带走我们的记忆。 所谓真正的女神,不只是要长的好看,更要有过人的才德。 奥黛丽·赫本这样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应该被人怜惜,也应该被人铭记。 奥黛丽·赫本,她是真正的女神。 她是不可复制的美丽,也是无可取代的存在。 最后放上一张时光网赫本的截图,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个逝去的女神,愿她在那个世界继续保持美丽,但不再遭受伤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