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看到一个儿子

 马默藏书 2016-06-17
大年三十,当我穿上妻子买来的红线衣、红毛衫、红袜子……的时候,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间,我已迈入第四个本命年的门坎。尽管有时心态还觉得年轻,但是,看看头上花白的银丝,比自己还高几公分的儿子和年届八十的老母亲,才体会到岁月的无情。
  人到中年,增多的是对家人的责任感,减少的是对一些事情的得过且过;增多的是对身体的保护意识,减少的是对不良嗜好的热情;增多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感恩情怀,减少的是对不愉快事情的斤斤计较。
  正因如此,我对春节的亲人团聚格外重视,尤其是年夜饭这顿大餐。以前是父母操劳,儿女吃现成的;后来是妻子、妹妹上灶,弄一桌美味佳肴大家共享;今年我则主动请缨,要为他们做一个从电视上学来的“翡翠玉虾卷”。儿子更是热情高涨,他要为家人做两个从网上学会的“可乐鸡翅”和“蒜香排骨”,妻子和妹妹也都献上了她们的拿手菜。
  一家人在谈笑声中准备着、忙碌着……同样是一桌年夜饭,今年的“滋味”与以往的大大不同啦。
  操劳了一辈子的妈妈,看着孙子做菜的一招一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还夸他真带那个架。我看到儿子能下厨房为家人献上的一片爱心,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媒体对八○后的孩子有过相当多的报道,有过相当多的关注,有过相当多的评论。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能力持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做父母的有着不同的见解。一则故事虽然简单,却让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三个妇人在打井水。一个老人坐在石头上休息。
  一个妇人对另一个说道:
  “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很大,谁也比不上他。”
  “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那样动听的歌喉。”另一个妇人说。
  第三个妇人默不作声。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
  “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
  说着,她们装满水桶,提着走了。坐在石头上休息的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手臂和背累得酸疼。
  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一个孩子翻着跟斗,他的母亲露出喜悦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般歌唱着,三位妇人都凝神倾听。第三个孩子跑到母亲跟前,从母亲手里接过那只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妇人问那位老人:“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呵,他们在哪儿?”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尽管第三个儿子没有翻跟斗的本领,没有夜莺般的歌喉,但他很孝顺、很有爱心,知道心疼自己的母亲,这是所有为人子者应该做的。对母亲而言,有这一点就足够了。那些虚浮的身外之物,在回报母亲的时候,显然作用微小。实实在在为自己的母亲付出,是难能可贵的。
  晚饭时间到了,儿子、妻子、妹妹和我端上了拿手菜,一数12个。妈妈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不但个个孝顺,还做了拿手菜,边吃边夸:“好吃、真好吃。”
  妈妈不识字,对儿女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她老人家时常教诲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她得知孙子正在建设33层高的大楼时,就叮嘱他:“那是一百年的大事,一定得保证质量呵!”听了妈妈一席话,家里人都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