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可能有新的写作计划,这里的节奏打算慢下来,我会把大块时间留给阅读,及清理自己。以后只一周保持2到3篇的速度。这个平台因为文字结下了很多的善缘。这种缘分应该来自我们对人、事、物担待、相处共有的想法与态度。只不过最终,因为我的工作性质的不同,得以以字为媒,尽量做出了客观、克制、真实的表达。一次与朋友蔻蔻语音,她说,我看你的留言,你的读者都在给你鼓励,看得出他们对你的爱,语言是那么真诚,这些才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最珍贵的记忆。我说,这也是我值得欣慰的。包括你也一样,从来都在给予我无私、慷慨的鼓励。她的文章因为被大量转发,其开阔的文化视野、严谨的逻辑分析,扎实的文字功底,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候她在荷兰,我在北京,她于我陌生而遥远。后来,我们因缘际会,被同时拉到一个只有5人的作者群。我的公号刚刚开始发送文章,关注的人也非常少。但蔻蔻全然不在意这些,关注了我的号,给了我非常多的鼓励,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她让我心暖并留存感激。还有汤汤,我们只是因为工作合作而认识,她完全可以不必跟我说太多,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对我说太多,但她却愿意花几个小时的时间,逐字逐句,给我的文章指出一些问题与不足,还细心找了适合我写作风格的作家范本,让我以此为努力的方向。尽管我认为有非常大的难度,甚至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我愿意为之持续尝试,并坚持。这些让我意识到,日后的努力,不仅仅只是方向,更是不愿意这一场因缘被辜负。
我是在后来才越发认为,人不仅仅只是为自己而活。这个世间有那么多需要倾诉、安慰、帮助的人,而每个人能做的又非常有限。我通过文字给予的不过是一颗卑微而实际的“初心”。
这种初心也是我写字的动机,从未想过借用它谋求所谓的名和利。今天,我依旧保持清苦生活,用积蓄和不多的房租余钱度日,这样的生活让我更加清醒、有力。我相信一个人若无太多其他私心、杂念,更容易得到天助。 偶尔,我会想,即便穷其一生,也应该把自己的余生投入、灌注给文字,将每一次书写,反复修改、打磨,看成是一次次修炼和书写方式上的提高。我暂时也无法确定这些劳作的“趣味”何在?但至少我通过固守孤清,连结了一些灵感,触动。enman,持续关注这个平台不离弃的早期读者,她说:“你的真心分享,在无言间为这个世间培育很多美好的种子……我不是一个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文章的人,但我想,我也一定不是唯一的一个会在私底下用你的文章达成化解和鼓励的人。”我跟她说,与其说是我的文章让你达成化解与鼓励,不如说是你自己在要求自己,更加精进面对生活,你应该感谢自己。另一位读者,她在出家前来和我道别,因为手机要交给师父,把我的公号名片也推荐给了有缘人关注……诸多我知道或不知道真实姓名的读者,因为你们的存在,我依旧未曾怠慢。我只是不经意的路过你们身边,以字为感灌溉的载体,用心洒了一点水,而你们却将诸多殊荣与鼓励给到了我。我知道这里一定有很多人是固定在打开这些字,只是有的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甚至会将生命因死别带来的残缺感受,告诉给我。我所能做的只是用心敲打下字,为陪伴。至于那些一直默默无声支持的人,我当然也是有感应。所以,我几乎不怎么看后台的数据,每天来去不定,都由因缘决定。它无法影响到我的情绪,只会让我更投入的书写。留言是我与你们唯一的互动方式,或许是我在完成一篇文章后,习惯性的疲累乏力,再加上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总是无法一一回复,但我都会用心去看。而我所做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明确,不停书写。似乎只有更用心写字,构建深入灵魂、及入心的文字,才能不辜负你我之间的因缘相逢。我罗列以上这些,并不是想借你们的光,来炫亮、笼罩我自己。只是我觉得自己有必要,表达对你们的感谢,这也是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礼貌。你我之间应该有深重的宿世因缘,才得以在今天如此美好的传递一些真相。这种传递是一个人最真诚、朴实的心。我们由于文字带来的新能量与交汇。可遇不可求。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说,“作家的生活有更多的悬念、玄想、残心,存在不同的宝盒,等待因缘具足的时刻打开宝盒与生命连结,文章就完成了。“我显然不属于专业作家,但他的这句话,让我能深切感受到,文章因生命留下了残心,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得以自然完成,清晰地呈现了自己与外界、他人的关系。如同这篇文章,我在凌晨4点多醒来,无数句子在脑后中翻腾,我觉得是时候记录下它们了。就此行为来说,我从来都是把自己推到最前面,毫无掩饰、暴露自己,明心,见性。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窗外鸟叫蝉鸣,树叶被凉风吹拂,天籁俱在,文字和心都不再为热闹而来。只有如此,才能理清人存活于世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作者:蒋婵琴,关注生命实践、精神成长、觉察思省、窥破虚幻、沉静记录,只为完成内心的蜕变与成长。公号:落雪听禅(ID:luoxue_tingch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