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面雨量61.3毫米,一县道发生路基挡墙塌方,成熟期杨梅少量受损 梅雨季,下雨是常态。 6月15日至16日,我市就迎来了一场大雨。从15日早上8时至16日20时,全市平均面雨量61.3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天台柘溪,为109毫米。15日21时,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一直持续到16日14时35分,预计未来七天全市雨量、雨日偏少,气温偏高。 据市防汛办16日上午8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大中型水库当前平均蓄水率为75%,没超汛限水位,总体运行平稳。 15日23时,市防汛办启动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要求各防指成员单位及各乡镇办防指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工作制度,各防汛责任人员要到岗到位,加强对各类型涉水水利工程等开展巡查工作。截至16日20时,该应急响应尚未取消。 市防汛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防汛部门重点做的工作是加强对各类型涉水水利工程的巡查,开展对有关河网调度排涝工作。16日晚,椒江的栅浦闸、岩头闸,路桥的五洞闸、金清闸及金清新闸都在开闸排水。 当前正是杨梅上市时节,据市农业局经济作物总站预测,今年全市杨梅产量达23.6万吨,同比去年增长24.9%。“杨梅不是一次性成熟的作物,现在东魁杨梅刚刚上市,‘荸荠种’已采摘了一半左右。这两天的强降水将会对成熟期杨梅造成一定的损失。”市农业局经济作物总站站长高洪勤说,降水影响了杨梅采摘,也增大了杨梅采前落果的可能性,如降水时间过长,会对杨梅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强降雨会导致落地梅增多,降水时间长也会影响到甜度。” 高洪勤介绍,目前全市在推广杨梅避雨栽培,就是在罗幔帐基础上加盖塑料薄膜。全市已有两万多株杨梅采用了此项技术,“广大梅农在雨歇期间要抓紧采收成熟杨梅。” 受此次强降水影响,16日4时,三门县县道石岭线有一处发生路基挡墙塌方,塌方量1000多立方米,道路中断,现临海、三门公路部门已在塌方路段和道路起终点设置相关禁行标志,并开展后续的水毁修复工作。据当地公路部门预计,由于塌方面积较大,需20天左右,该路段才能恢复正常通行。 市公路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全市公路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为及时有效应对暴雨带来的影响,全市公路部门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集结了十支共697人的抢险队伍,完成了挖掘机、装载机、高空作业车等137辆抢险车辆和砂石料、草包、麻袋等各类抢险物资的准备工作。 下阶段,全市公路部门将严阵以待,进一步深化与有关部门协作,严密关注公路动态,重点加强巡查,全面监管公路运行状况,及时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同时,将根据各地降雨量的不同,合理整合、调整抢险资源,确保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