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兵不血刃贬完韩信后,却生出一个历史问题遗祸西汉

 快乐老年435 2016-06-17

话说刘邦在夺取江山之后,虽然表面上兴高采烈,厚待“汉初三杰”,但近些天来内心中始终惶惶不安。说不上具体因为什么,但总觉得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国外有个“墨菲定律”,意思是说你越担心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果不其然,在平稳度过开国六年后,这天出事了。

刘邦兵不血刃贬完韩信后,却生出一个历史问题遗祸西汉有人密奏楚王韩信要谋反,这件事让刘邦的脑袋一下就憋大了三圈。韩信何许人也?赫赫功臣,七大异姓王之一,大汉的当红炸子鸡。刘邦为什么如此怕韩信谋反?汉朝政权初立,为了安抚功臣,大肆封赏。韩信这样的异姓王在所属领地,可以养军队,征赋税,俨然国中之国,一旦养肥,就有与中央对抗的能力,制度上的缺陷让人性的贪欲能够得到充分释放。刘邦焉能不急不怕?

刘邦定了定神,知道不能贸然轻信一家之言,急召内部大臣廷前商议。大臣们面面相觑,试图从刘邦的眼神中得出答案,该怎样回答才能明哲保身又能趋附圣意呢?横下一条心,将领们一致说早就料到韩信有篡逆之心,旗下精锐始终是心腹大患,建议皇上立刻发兵剿灭。

刘邦当时没有表态,会议结束之后把开国功臣之一的陈平单独留了下来。陈平说,韩信军事才能无人能及,军队实力远超汉军,劳苦功高威震天下,如贸然发兵,胜算很小,非明智之举。欲除韩信,莫不如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刘邦点点头,从之。

陈平给刘邦出的什么计策?原来他策划让刘邦佯装出游,顺便召开诸侯大会,选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度假胜地,哪里呢?就在离韩信老巢楚地不远的云梦泽。以开会的名义,全国诸侯都将到场,韩信也不例外,到时遣一壮士便可擒住,成本极低,安全性高。

刘邦兵不血刃贬完韩信后,却生出一个历史问题遗祸西汉韩信

韩信此时并不知道有人黑他造反,但他似乎有种不祥的预感,毕竟自己有把柄在别人手里,窝藏了朝廷要犯钟离昧,这是掉头之罪。为求自保,他忍痛杀了钟离昧,并提人头进献刘邦。就像恋爱中的人一样,一方对另一方没有那种感觉了,即使对方送来钻戒也会无动于衷。刘邦一见到眼中钉韩信,便吩咐左右绑了。韩信大呼皇上这是为何?刘邦冲他吼:“你明摆着要造反,还费什么话!”韩信将头扭了扭,说出那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忠臣亡。”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终于轮到我韩信了。发表完简短演说后,韩信被押往洛阳,刘邦却将韩信赦免,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韩信没有认清当时的革命形势,以为凭借战功就可以俘获刘邦那颗猜忌的心。楚地封王,衣锦还乡,过自己的小日子,但刘邦不允许,始终担心他会造反。那么,刘邦为什么不立刻杀掉韩信呢?

始终是下不了狠心。刘邦曾问过韩信,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兵马?韩信说最多十万。韩信你呢?我自然是多多益善。刘邦杀个人很容易,关键是夺取诸侯王背后的土地,这点刘邦想的很明白。当初向刘邦举荐韩信的萧何此时为何不出来保韩信呢?背后的道理很简单,避免因火烧身,韩信谋反已成定论,不追究举荐人责任便烧高香了,遑论求情?明哲保身乃为官之道啊。

刘邦虽兵不血刃处理了韩信,但他却被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缠住了。

韩信能反,其他异姓诸侯王能不能反?后来的事实也应验了,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都被告发谋反,燕王臧荼造反兵败被杀,很有意思的是,刘邦杀掉的都是异姓王,刘家诸王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后来阴险毒妇吕后屠戮刘姓诸王另当别论。

刘邦怎么考虑的呢?此举背后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周王朝实施了几百年的分封制,各诸侯国互为掣肘,中央集团统治得到了很好的维持。但弊端很多,随着各诸侯国实力增强,群雄并起,国家四分五裂,陷入割据局面。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六国,深知分封制毒害,于是分封制改郡县制。但秦朝暴力统治,王朝摇摇欲坠,刘邦认为过于推崇郡县制是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与项羽的斗争经验中,他得出项羽之所以失去民心,主要是不能与功臣分利。所以,刘邦既然要称帝,分封势在必行。但分封也有个区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心甘情愿封王,如灭赵有功的张耳,封其赵王。第二类,半心半意的封王,如册封韩王信为韩王。原来韩地在关中附近,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刘邦对韩王信不是特别信任,最终将韩王信调离至山西一带抵御匈奴去了。第三类,违心封王。这种情况以大将韩信为代表,先是封韩信齐王,后改封楚王。就这样,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七位异姓王后,七王联名上书请刘邦做“皇帝”,而不是继续做汉王,否则都是诸侯王,无君臣之礼。

由此可见,汉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二元制度。这些在政权建立之初是维护统治不得已的手段,生产力不足以全国实行中央集权。但一旦稳定下来,便着手削藩。燕王臧荼谋反被杀,后卢绾代之。其中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实力最强,是刘邦的三大患。韩信“被谋反”,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正是刘邦心里一直计划想做的。梁王彭越被人污蔑谋反,最后剁成肉酱。淮南王英布因谋反也被杀死。韩王信投降了匈奴,与汉军交战时被杀。其余的赵王张耳和刘邦关系很铁,得善终。长沙王吴芮因势力小威胁不大得以保存。刘邦死后,吕后视韩信为心腹大患,采纳了萧何之计处死之,并诛三族。

消灭了异姓王之后,大封同姓王。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孝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文帝)、五子刘恢(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刘长(封淮南王)、八子刘建(封燕王)。侄子刘濞(吴王).

刘邦兵不血刃贬完韩信后,却生出一个历史问题遗祸西汉在刘邦死后,中央集团与地方各藩冲突仍很激烈,汉景帝继位后,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下诏削藩,引起历史上著名的“七王之乱”,最终用三个月的时间被平定。这场大乱是藩国实力与中央集权多年矛盾的总爆发,自此之后,西汉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