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教同存张陵寺

 苏迷 2016-06-17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致使释、道、儒三教之间存在分歧和矛盾,时烈时缓。唐宋之后,这种现象逐渐得以改观,佛教逐渐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各地出现了儒、道、释“三教并驾齐驱”的态势。尽管如此,三教同处并存于一寺,即所谓的“一寺三教”,还是很少的,而张陵寺便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张陵寺位于甪直镇西南2公里处的张陵山侧的张陵公园内,始建于晋代,因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得名。
  几年前,为了参与编写《吴中佛教》一书,曾去张陵寺考察。印象最深而为之惊讶的奇特之处是,儒教、道教、佛教三教竟然同存一寺,融洽水乳,相安无事,这里既有体现儒教的二十四孝宫,还有代表道教信仰的用以供奉守护城池之神的城隍庙,又有多处礼佛的场所,这在全国也属少见。
  张苍是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人,做过秦朝主管文书的御史,他为人很有正义感,对秦朝的残暴统治非常不满,经常发表一些抨击朝政的议论。秦王对张苍恨之入骨,准备派公差逮捕他。朋友向张苍报信后,他逃回家乡阳武,躲过一劫。后刘邦率反秦义军路过阳武,张苍便毅然参加了起义军。随军前往攻打南阳时,张苍因自作主张行事违反军令犯了罪。刘邦指派王陵(后西汉宰相)负责审讯,决定将其处斩。行刑之日,张苍被脱去衣服,赤身裸体伏刑案上,眼看将成为刀下鬼。监斩官王陵一看,张苍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肤白皙润泽,是十分难得的美男子,杀了实在可惜。于是,王陵动了恻隐之心,即向刘邦作禀报,求宽大处理。刘邦准了王陵的请示,张苍遂被赦免不死。从此之后,张苍处事谨慎,恪守法纪,忠于职守,因之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最终官至西汉丞相。
  张苍注重道德品行修养,且懂得知恩必报,王陵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始终铭记于心,毕生“以父事陵”,像孝敬父亲一样敬重王陵。王陵死后,又像孝敬母亲一般侍奉王陵的夫人。此时的张苍,已官至丞相,属国家重臣,但他却没有因为官位升高而有丝毫的傲慢和懈怠。每天清晨,张苍必梳理整齐,毕恭毕敬前去看望王陵夫人,向她请安问好,待亲眼看到她吃完早饭之后,才赶赴朝廷处理各种政务。张苍如此尊敬老人,以身作则,使得家人及其下属官吏也都纷纷效法他,以孝顺、敬爱、尊崇的态度来对待他。
  笔者认为,张陵寺之所以能使三教同处并存于一寺,相安无事,和睦共处,也许是因为张苍的人格兼具了三者正面的主旨精神,即儒教的仁爱天下、道教的天人合一和佛教的慈悲为怀吧。

  □山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