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管教中的无效威吓是有害的

 若水情 2016-06-17

因为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我不知道西方文化中警诫不太按照成人意图“听话”的孩子是否真用警察抓走他们这样的方式。但我确实知道,中国人太喜欢用这样的语句来威胁那些不太听话或调皮的孩子。在孩子刚刚听得懂成年人的言语后,中国家长就习惯于用类似的威胁吓唬孩子。此处略举几例。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大概都听过:“要是不听话,小心鬼把你抓走”;“你这么不听话,小心山上的大灰狼知道了,把你叼走,喂狼崽子”。当然,城里长大的孩子听到的是:“你这么淘气、不听话,等一会警察叔叔知道了会把你抓走”;“再不听话,我就让街上的要饭的把你带走,跟着他们要饭去”。在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时,若孩子有“不听话”的表现时,家长常常会说:“你要是这样不听话,让医生叔叔、护士阿姨给你打针。”更有甚者,不少家长在孩子“不乖”时会大发雷霆,气急败坏地说出“你再闹,我打死你”或者“你再闹,我不要你了”这样的威吓言语,有时甚至在气头上动起手来虐打孩子。

或许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与西方不同,“打是亲、骂是爱”和“爱之深、责之切”这样的古训流传至今,所有的中国父母几乎都或多或少中了毒,对孩子很少说理,而是以居高临下的权威和威嚇来管教的。尽管用上述威嚇来管教“熊孩子”的事情在中国、在我们周围已经屡见不鲜,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随着孩子成长,他们最终会认识到,家长们口中的这些威吓实际上是“吓唬人”的,不作数,使家长在孩子们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打上折扣。在我看来,那些喜欢用“打死你、不要你”来威胁孩子的家长是最早被孩子看穿的:在孩子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威嚇时肯定会被吓得心惊肉跳,当时也一定会唯父母之命是从。当家长发现这一超级武器的威力后重复使用,就很难像第一次那样吓住“熊孩子”了,再接着孩子们就会发现这是父母使用的“银样镴枪头”,不中用。于是,原来的超级武器变成了废物。其实,这样的威嚇要么是家长自身宣泄情绪,要么是家长对自身权威的信心不足,最后给孩子留下的是家长的“无能”印象,并可能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挑战家长的权威,甚至完全无视家长的权威,为所欲为。

其次,家长们使用这样的威嚇还会造成家长的失信问题。在家长或其他养育者在面对孩子们有一些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时,以诸如“让警察抓走你”、“不要你了”、“打死你”等言语威嚇孩子,但在事后孩子们并未受到这样的惩罚,自然会认为家长不诚实。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样的威嚇,必然会使孩子深刻认识到家长的无信,也从道德层面上否定了家长的威信。在此后在子女心目中再难建立起以往曾有过的威信和权威,家长的这些言行甚至成为子女在青春期与权威作对、蔑视师长、挑战和违抗规则的理由。

再次,由于孩子在成长中会模仿,一则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使用这样的武器,甚至以泄愤的方式说出 “我要杀了你”这样的话,使对其言语有恐惧感的同伴自然而然地远离其,使其丧失与同伴建立起密切关系并结交为朋友的机会。二则,这样的孩子还可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轻诺寡信,甚至会因为不守信用而被同伴疏远、嫌弃,最终也是丧失了与同伴建立密切关系和结交朋友的机会。

出于自己职业敏感性,我还觉得这样的恐吓对于某些安全感不好的人而言有着更大的危害。例如,我们精神科医生见到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常常声称被警车和化了妆的警察跟踪,见到警车驶过即心惊肉跳,或许这与当年父母教育中所说的“不听话就让警察把你抓走”的恐吓不无关系。有的少年儿童患者在来到医院就诊时,常有畏缩不前,在医生护士面前极度紧张,甚至还有成年人见到护士拿其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而惶恐不安。这些人或许当年就曾经被反复训诫过“不听话送你到医院让医生护士给你打针“的经历有关。当然,我们也发现一些有医生护士恐惧症的病人并非真地恐惧医生护士,而是恐惧自己患病这一事实或危险,这或许只是与童年期患病后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有关。因为,成年人的焦虑不安对儿童而言很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危险即将降临,所以对患病后的结局而恐惧。

尽管我在前面说了不少中国家长恐吓孩子的害处,但并不代表我认为不可以惩戒犯了某些必须惩戒的错误的孩子,也不代表我认可不可以使用包括适度体罚在内的惩戒手段来管教孩子。例如,在儿童少年期故意实施有明显危害自身安全或他人安全的行为时,一定要严厉制止、批评,并要采取一些警诫性质的处罚,如反思错误、写保证书、罚去体验被这种行为危害的痛苦等。实际上,只要孩子故意犯错,他大概就有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只要讲明道理、惩戒适度,对孩子心灵并无多大伤害。对若家长预见到孩子有可能从事某些危险或被家长限制的不良行为时,若家长想给予预先警告信息,不妨设想一些可实现而且与错误严重程度相适应的惩戒措施作为警告,如取消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以戒尺击打手心十次等。若孩子真地违反了家长的预警、从事了那些活动,这样的惩戒措施就可以实施,既警诫了孩子,也维护了父母管教孩子的权威。

赘言一句:以上言论属于就事论事,请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完全不必认可笔者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