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谈读书日前,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走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给学生们作了“小文物大文化”的主题演讲,以文物为桥梁,与老师和学生们聊文化、谈读书。 1.中学是读书的最佳时期 马未都说,中学生有着旺盛的精力、令人称奇的记忆力,应该抓紧时间读书。读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记忆力,如果你的记忆力不好,读过的东西便记不住,那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我现在能侃侃而谈的事情,大多是在你们这个年龄时读书记住的,后来我也读过很多书,但大多忘记了,或者非常容易遗忘。” 马未都告诉同学们,十四五岁的他,已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当时他身处东北农村,虽然条件艰苦,但只要有书读,再艰难的生活对他来说也是有滋有味的。酷爱读书的他,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每次如厕都带一本书,经常蹲得腿脚发麻。学生们听到这里,都善意地笑了,那份笑意的背后,充满了对这个“视书如命”的博学之士由衷的钦佩。 2.读书习惯与读书兴趣 一个人能否很深地走进书中的世界,读出内心真正渴望读的内容,培养读书的乐趣非常重要,而乐趣的养成,又与我们的读书习惯不无关系。阅读习惯要靠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来养成,而不是靠高深的学问书。当有了这个习惯后,不论书有多难,都会发现读书乐趣无穷。我们可能会从华美的服装、丰盛的宴席、豪华的住宅等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和享受,但那些满足是片刻的,很难触到心灵深处的精神享受。只有读书的乐趣可以历久弥新。书读多了,身上的气质可以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体现的过程不一定是站在讲台上作一番讲演,不一定是走进屏幕,也不一定是出版自己的著作,而是在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别人就能清楚地感觉到,这是一个读书人。 3.读书留给我们的财富 读书留给我们的财富是什么?马未都告诉学生们:天下之事,利害相随。只有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那就是读书,古人说:“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书传达的知识不是你自己一生积累的,而是前人积累的,前人积累的最丰富的财富就是书。前人把知识转换为文字,供后人阅读、汲取文字中的营养,使我们今天能够少走弯路,少走错路,这是我们读书的第一大好处。我们可以从书本上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看清楚人生的道路。读书对每个人来说,在起点上是公平的,不论你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涉世未深的少年,书都会以同样的姿态和方式呈现在你面前。 4.阅读使人长智 人们为什么会把调皮顽劣的孩子说成“你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短短的10个字里蕴藏着怎样的秘密?……马未都告诉中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中华文化的典籍里。通过阅读是可以品味出来的。 我们时常会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你可真不是一盏省油灯!”父母们为什么要用“省油灯”跟孩子们联系到一起呢?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解释了“省油灯”:“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马未都解释说,为什么油在点燃灯火的时候会耗尽呢?除了点亮所用的那一部分,油会因温度升高而蒸发。古人很聪明,为了减少油的蒸发,就发明了这种用水冷却油的省油灯,冷水可以减少油的蒸发。据书中记载,这样能省40%的油。 古代文人有一种阅读的乐趣,叫秉烛夜读。古代的照明跟今天比有天壤之别,但古人在那样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对读书的乐趣,饱含对学习的热情。我们已经发明了很多保护视力的灯,今天的孩子们只要是在读书,开多少灯父母都不会不高兴,在这样光亮的环境下,中学生们是否会像古人一样对书有一种极大的、永恒的热情呢? 中华民族原来是席地而坐,今天跟席地而坐相关的词,都是古老的词,如席位、主席等。主席是指席子中间的主要的人。席地而坐遗留下来的习惯带给我们很多词,今天我们依然会说摆一桌酒席,考上大学之后举办“谢师席”等。我们的国宝《韩熙载夜宴图》,就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在此前提下,我们再看李白那首妇孺皆知的《静夜思》时,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并不是在现代人定义的床上思乡,唐代的建筑门窗比较小,月光很难照进屋子,古人的窗,跟“囱”通讲,通常较小,窗的作用在于通气,不是为了采光,古代的窗采光不好,从“疑是地上霜”来判断,李白应该是在室外。屋内有家具陈设,不可能有大面积的霜。马未都用白居易等人的诗句,为学生们做了大胆的猜测和小心的论证,他认为,李白诗中所说的“床”其实就是“胡床”。这些论证的过程,马未都试图告诉学生们,从一首简单的诗里,可以看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学生读书的过程其实就像我们摄取营养一样,吃得越杂,营养越丰富,身体就越健康。 马未都把人生所有的建树比作大厦,而把一个人的学问比作一块砖,学问究竟是大厦的哪一块砖或许我们不清楚,但去掉很多块之后,大厦就会塌。学问也是一个不断供给的过程,要想使人生这座大厦巍然不动,在人生的风雨中坚强地耸立,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对学问进行修缮、添砖加瓦。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读书一定是重要的乐趣所在,读书的过程是我们面对前人、面对智者、面对知识不断接近的过程,它带给我们的惊喜总是不经意的,我们有必要使这份不经意更长久,让读书变成陪伴我们终生的好习惯、好伙伴。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读书学习治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