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SUV危机来临,这才是硬伤 2016-06-16 12缸汽车3评 本文为12缸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根据五月份公布的销量数据,自主SUV 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4月份的销量排名中,前十位中尚有4款自主SUV,而5月份仅剩3款。 4月份,排名SUV销量前十的自主品牌尚有哈弗H6、广汽传祺GS4、宝骏560,长安CS35。而在5月份,CS35跌出前十。哈弗H6、广汽传祺GS4、宝骏560依然名列前十,但宝骏560后退了一个名次。 “不但名次后退,而且在销量上,很多以往占据榜首的自主SUV也在下滑,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不太乐观。 除了广汽传祺GS4的双双上升外,与4月份相比,很多自主SUV销量下滑。长城H6虽然依然盘踞榜首位置,但以往一直在月销4万辆以上,并且一度有冲击5万辆的希望,然而5月份销量3.74万辆,已经跌到月销4万辆以下。再看另一款“神车”宝骏560,3月份还在4万俱乐部里跟哈弗H6争风头,但在4月就掉到2万多了,5月份直接进入1万的区间。 由此看来,以往队列整齐的自主SUV强大的阵容已经支离破碎,只有靠哈弗H6和传祺GS4苦苦支撑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虽没有迹象表明这是一种盛极而衰的现象,但自主SUV的虚火确实该治一治了。上次缸哥分析其原因,是因为价格战打响,H6把其他自主SUV的蛋糕给抢了。现在看来原因更复杂。详细请看点击历史文章《自主SUV销量大降!H6:怪我咯?》 乱了那么久,该洗洗牌了 从某些方面来说,自主SUV这样的状况,有点自食其果的意味。虽然有些车企在打造产品上的确很用心,但在自主品牌成长的道路上,依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些车企急于求成,短视的思想仍然很严重,山寨、换皮、以次充好等行为严重损害自主品牌整体形象。 的确,面对炙手可热的SUV市场,很少有车企能坐得住,纷纷投身于这波浪潮中去,产品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将轿车的底盘抬升,拉个皮就匆匆投放市场;或者同样的车型换个名字,换个壳子,摇身一变成了一款新车。 经过野蛮生长,SUV市场已经到了洗牌阶段,如果说以前的SUV是拼颜值,拼价格,那么今年开始,SUV就走入精品化了,光颜值、价格还不够,各方面都要面面俱到。 价格优势减弱,被合资抄了后路 其实自主SUV与合资SUV本处于不同的消费领域,各自有不同的消费人群。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自主SUV那么拼,已经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合资们自然是坐不住的,价格战就此打响。 以往20万区间的合资SUV直接进入10万区间,自主SUV的车主们只需要再加几万就可以入手更高逼格的合资车,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自主SUV也应声而降,但价格本来就低,降价的空间毕竟很有限。 除此之外,在一些车型上,合资跟自主短兵相接,在这方面,日系干得最起劲。广汽本田缤智、东风本田XR-V、东风日产逍客来势汹汹,价格上进入12-15万的区间,直接跟H6们干上了。5月份,这三者的销量分别是14398台、14959台和11800台,同比增长分别为49.1%、73.8%、140.4%,可怕不可怕? 用了几年自主车,一直想开开“洋荤” 自主SUV往往作为消费者的“第一台车”,自主SUV火了几年,有部分消费者差不多到了换车的阶段。随着收入的提高,需求的提升,当然考虑购买更高级别的车型。然而在这方面,自主SUV并没有准备好。 在产品线上,大多自主车企还在紧凑型SUV和小型SUV领域徘徊,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高级别的车型上去。即使有些车企先行一步,但在价格上,无论是轿车还是SUV,自主品牌依然没有打破价格的魔咒。 长城就是一个例子,向更高领域进军的H9、H8相继折戟沉沙,5月份的销量分别为728台和442台。然而4月份刚上市的H7尚算给力,5月销量为3175台,但H7也只能是作为H6的替代品,在升级上步子迈得未免太小了点。照这个速度下去,自主SUV的升级所需要的时间还很长。 因此,当自主SUV的车主考虑换车的时候,即使品牌忠诚度再强,在自主序列中,也没有那么多更高级别的产品可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把目光投向合资SUV中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合资SUV的销量在逐步上升,逐步占领榜单前十的位置。 缸哥总结 缸哥认为,自主SUV能取得当前的成绩实属不易,已有的阵地不可失去。在牢牢把握现有成果的同时,当务之急布局更高端的市场,承接消费者换车升级的需求。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