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人你好_钧天坊

 韦凯玲 2016-06-18
故人你好X

2009 年,在王鹏老师与杜大鹏老师的影响下,我第一次接触古琴和琴歌。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初次相遇,我便被这种传统艺术所打动,觉得找到了新的艺术方向——琴歌吟唱,由此开启对这个新的艺术领域的探索。
我的吟唱生涯是从一首流传千年的琴歌《阳关三叠》开始,这首琴歌我演绎过上千次,至今已有七年。科学家说,细胞是有记忆力的,遇到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它们会默默记住,成为细胞的记忆,如果同样的情绪再次出现,细胞会接收到,持续下去。然而,人体细胞一直处于新陈代谢当中,平均七年就会完成一次完整的新陈代谢。所以,如果某些反应不再出现的话,那么7年后,没有一个细胞会记得当初。如今,七年后,我却在琴歌中找到了生命的自在,更加深爱这种音乐形式,行旅体悟之间,越发深陷其中。在此七年之痒之际,回顾与《阳关三叠》的情分,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对琴歌“上瘾”的。
故人你好
2009年第一次演唱《阳关三叠》时,我并没有感受到多大挑战。此前多年教授流行演唱的经历,让我觉得,唱歌就像一种本能,根本无需着力。但随着对诗文理解的深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才渐渐发现演绎琴歌并不简单。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是意境,是通过对事物的理解,透过个人修为,来传递你要表达的情感,构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诗意空间,以此来呈现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要想构建这种意味无穷的意蕴,既需形、神、情、理的统一,又要虚实有无的协调。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同中国古典哲学一样,也是以人为本的,想传递给他人的情感,你本身就要有,同时还要能为观者(或听众)架设出他们本来没有的回忆。
古人曾无数次的书写别离,有“年年柳色,灞桥伤别”,有“天长水阔知何处”,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有“将军白发征夫泪”,有“烟柳断肠处”,有“淮南皓月千山冷”,有“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翻开唐诗宋词,几乎满眼都是别离。那么《阳关三叠》在说什么呢?它在抒写的别离是哪种?唱这首歌一年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想完成它,我必须要深入阳关腹地,亲自感受“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境遇。
故人你好
机缘之巧和,2010年12月底,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会长王胤先生邀请我前往敦煌。刚刚抵达敦煌,王先生就说:“你要表现出《阳关三叠》的意境,就一定要去阳关走一遭,并且是这深冬之时。”我说:“没问题!是否当下即去?”王先生笑着答:“可以!”
他委托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侯黎明教授带我去参观。候所长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师长,对敦煌文化美术有着相当的造诣,能有这一位相陪真是修来之福。于是我们当天下午三点出发,从敦煌市区前往阳关。一路上候所长向我细数敦煌文化艺术的渊源,这更加增添我对阳关的渴望,想要一探究竟。
故人你好
一个多小时的车行,阳关到了,隆冬时节,景区已无人烟,我们经过荒凉颠簸的戈壁滩,鬼使神差将车开进了阳关景区的核心之地“古阳关遗址”。我抑制不住兴奋迅速下车,一阵刺骨的寒风瞬间让我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寒颤——当时地面温度已经近零下三十度。举目一片荒芜,我的心沉了下来。候所长指着那相距不过百米的废墟,对我说:“这便是古阳关遗址了,你过去感受一下。”我迎着刺骨凌冽的寒风向“古阳关遗址”走去,不过百米,便体会到阳关三叠中“遄行”的滋味。什么叫迎风而行,什么叫历历苦辛,全在这般滋味中了。
登上阳关遗址,向四周远眺,目尽之处,满目荒芜,灰黑色的戈壁滩散落着白雪,格外刺眼,偶有干枯的刺棘,在寒风中蔌簌而动,茫茫大地,无限苍凉,没有人声,没有生命,只有北风的呼啸和满脸的刺痛,无尽的孤独油然而生。在那一刻,一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助,多么的孤寂,所有这些感受让我怅然泪下。我轻轻地吟唱起那首流传千年的《阳关三叠》,唱给自己听,那一刻,我体悟到了这个艺术作品中所有的意境。
故人你好
故人你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琴歌《阳关三叠》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该诗讲的是王维的朋友元二,奉命往安西(今新疆库车)履职,王维得知此信,从长安赶到渭城(今西安西北郊),为他饯别,依依不舍。渭城,是丝路上的第二站(第一站是长安),之后,元二还需途经武威、张掖、敦煌、阳关等节点后出关,再往西去。处于河西走廊西头的阳关,从汉代起,就是内陆至西域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元二出了阳关,离目的地西域龟兹国的安西镇还有近千公里。唐时,阳关以西比现今更是荒漠绝境,风物与内陆大不相同。西出阳关,虽为正举,却要长途跋涉,倍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尔时的安西,又是人迹稀少,生活困苦、寂寞……对这一切,王维是知道的,不然不必从西安追至渭城设酒相送。
然而王维只用了极其平淡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间压抑和藏匿的情感,全在那相送的一杯酒中——“如果你知道你省略了,而省略了的部分能加强小说的感染力,并且使人们感受到某些比他们理解的更多的东西,你就去省略吧”——一千两百年后,一个叫海明威的人,读懂了王维。
那日的经历,让我明白王维在诗中所述是如何自然,我知道了那些想说、没说、最终不说的话。意蕴和韵味由此而来。看着阳关残阳如血的落日,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意、什么是境,伴着泪水,忘记刺骨寒风,我一遍一遍地吟唱着,完全沉浸在这首千古绝唱的意境之中。此后每次再唱《阳关三叠》,我仿佛总能见到元二,看到元二对面那双端杯颤抖的手。
故人你好
故人你好
一个沉重的故事,最终需要一段黑色幽默来结尾。在这戈壁滩上,就在我沉浸歌中时,一位当地的阿婆出现了,应该是被歌声引来的。她向我们吼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是怎么进来的?”这一声一下把我拉回到现实,我们向阿婆喊了一声:“故人你好!”原来,阿婆是阳关景区的守护人,来向我们收景区保护费。
我和候所长相视一笑:“哈哈,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不是来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