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钊生于湖北鄂州东沟镇龙塘张村人一书香世家,字廉卿,号濂亭。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自幼天资颖异,青少年时期研读唐宋古文辞和历史等经世之学。尤其对宋代古文家曾巩的《南丰集》深有研究,颇有心得。这就使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也培养了他后来自辟蹊径,突破藩篱的书学独创精神。 张裕钊时年16岁,应县试考取秀才。道光26年(1846),于湖北乡试中举。道光30年(1850),张入京会试落第,后参加考选国子监学正。这次考选的主试官为曾国藩,因张文似曾子固而奇之。他在中举官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与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合称“曾门四弟子”,曾国藩对其极为器重。(曾国藩在《求阙斋日记》中称:“门徒中望有成就者,端推此人。”) 在官场呆了几年的他,目睹了官场中的腐败,借以书文自娱,生平淡于仕宦的他后来弃官南归,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看来是个把名利看得淡泊的人。后来在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培养学生甚众,一生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有些有些名望的门徒:范当世、张謇、马其昶、日本宫岛咏士等都出其门下。日本弟子宫岛咏士追随裕钊先生8年,奉学惟谨,于书法得益犹多。张裕钊辞世后,宫岛咏士回国创办“善邻书院”,传播张氏之学,使张氏书体在日本衍为流派,至今不衰。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说:“湖北张裕钊,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意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得意处。真能甑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必留,为涨笔而实洁,乃大悟笔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