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大爷论市(27)| 牛津词典2015年度词汇是cry,A股的年度热词又是哪一个(15.12.19)

 顾界秘籍 2016-06-18

牛津词典公布的2015年度词汇是哭(Cry)。回望这行将结束的一年,Cry真是一个精确的词汇,精确得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对股民来说,尤其如此,这一年跌跌撞撞,这一年颠沛流离,这一年悲喜杂陈,然而,不管这世界是如何荒凉,我们还是爱这苦逼的生活,爱这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牛市”。

除却对逝水光阴的感触,想流泪的另一个原因是:眼睛实在太累了!其实我想抱怨一下的是,最近重磅新闻太多了,眼睛都不够用。

首先是大佬们没完没了地出事——被抓,被放,挨打,挨骂,而且,份量越来越重,案情越来越狗血,遭遇越来越惊心动魄,看得跟谍战片一般似懂非懂。

其次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出人意料地提速,监管部门突然宣布,注册制两年内实施,各种解读纷至沓来,市场有点懵,找不到北了。

其三是中概股成群结队地回归A股,已经回来的巨人网络借壳后市值都翻了五倍多,惹得其他海外游子恨不得今晚就投向A股的怀抱,有些公司当年兴冲冲地去了高大上的纳斯达克,没想到混得灰头土面的,现在抖落西装上的尘土,“载誉归来”,还是祖国把中概股真当成宝贝啊。

其四是私募基金规模创新高,上月管理的资产已然到达了5万亿,看来,“代客打牌,赢钱分成”这种模式渐渐变成潮流了……

最近出事的大佬,基本上都是资本市场的牛人,他们一度呼风唤雨,豪气冲天,让普通投资者莫能仰视。牛人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演说言犹在耳,牛人们如何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然后功成名就的励志故事还在江湖上流传,结果,有的牛人被打掉眼镜,斯文扫地,有的牛人他却毅然决然地“进去了”,徒留无数谜团在江湖。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一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本不该扯一起来说。比如,大佬出事与注册制何干?注册制跟中概股回归何干?私募管理的资产创历史新高了跟注册制有啥关系?程大爷用自己累得想流泪的眼睛看出来了,它们之间就像我们对于过往时光的离愁一般,总有那么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哦。

打个粗俗的比喻,就像傻子跟骗子之间,能说没关系吗?

话说股市中有一个“最大傻子”理论(不是程大爷发明的哦!哈哈),即每个脱离基本面估值高价买入股票的投机者都是“傻子”,但是,只要还有一个比他更傻的傻子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入股票,他就不是最大的傻子,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个接棒者才是!

资本市场中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两件事展开,即傻子如何抢到筹码,骗子如何卖出筹码!由于“好”筹码稀缺,所以,从打新股开始,大家都在抢这个“好”筹码,这个所谓的“好筹码”PE和PB是多少不重要,业绩增长不增长也不重要,总之,什么都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股票代码,重要的是,你抢到它的时候你心里知道自己其实是个“傻子”,但是,你相信会有比你更傻的傻子等着以更高的价格从你的手上买入这些筹码。有的筹码炙手可热,有的筹码无人问津,于是,傻子们唯一想做的就是抢到别人也想要的筹码,而远离那些无人问津的冷门筹码。

这个情况被“骗子”看到眼里,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增加供给!趁着大伙热情高涨的时候,赶紧向“击鼓传花游戏”的爱好者们以尽可能高的价格提供大量的热门筹码以供他们“娱乐”。

如果说大佬出事,江湖的典型反应是惊诧,那么注册制“出街”,江湖的普遍反应则是惊慌。

关于注册制,市场争论不知有多少年了,出还是不出,快出还是慢出,久拖不决,没有定论。这回真的要来了,大家还是吃惊不小。

注册制之所以迟迟不出,有人说是法律障碍,因为《证券法》修订完善工作还没完成,有人说是为了控制新股供给,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近年以来,在下跌趋势中,即使是暂停新股发行期间,股市的走势并不会明显改善,而且,个人投资者对管理层的抱怨一直不绝于耳。不管如何保护,放眼全球,所有人都赚钱的股市是不存在的,所以,从结果来看,投资者“二赚一平七亏”的规律也不可能被改变。可见,散户亏钱总是占大多数,他们既抱怨新股发行和交易制度对其不利,又对机构大户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忿忿不平。

搞了这么多年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还是裹足不前,买者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类警示标语随处可见,应该说管理层对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保护还是比较充分的,某些方面已经有点过度保护的味道,投资者不能因为自己亏损而把主要责任推给监管部门的保护不力。

当然,需要反思的是,动辄停发新股这样的保护措施,对稳定市场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反而是停发后的重启会制造更大的波动。这种方式,是否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也需要评估一下。现实总是不尽人意,当前A股的定价机制十分混乱,估值扭曲,导致市场参与者行为同样扭曲甚至混乱。资本市场需要一个统一、开放、透明和公正的游戏规则,这或许就是决策层急于推行注册制的重要原因吧?

面对注册制加速推进的现实,有人说是利好,又有人说是利空。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注册制可能需要更加漫长的等待。为何这么难?程大爷看来,注册制最大的障碍和风险是市场参与各方普遍缺失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决策层屡有发问:新股发行可不可以不审?与这个问题类似的是中国的高考制度,你觉得进中国的大学都不用高考,完全由各学校自主招生可以吗?制度和规则都可以制定得非常完善,这个都不是问题,问题只有一个:我们缺少具有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的市场参与者!

最近恰好有个投行业界的大佬被抓了,我注意到被抓的原因是“内幕交易”,而不是他曾经在新股发行时“勤奋”造假的恶报。有些人干了一辈子投行,也没混出个啥名堂,看看人家老薛,只用了10年的时间,就在江湖上打下了投行大佬的名望,留下了胜景山河、万福生科等等一系列足可载人证券史册的“经典”案例,他现身说法,证明投行这活儿根本就没有啥技术含量,只要胃口大、胆子大、酒量大、嘴巴大,就可以无中生有起死回生,“发明”出各种各样玩法,批量制造上市公司,丑行暴露后,还可以全身而退,逍遥法外好多年,现在才被查,却是可能因为是某起内幕交易,也是够牛逼的了!弥漫在新股发行过程中的造假文化,像雾霾一样盖住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再好的制度,如果管不住骗子的蠢动,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有人认为,注册制是高大上的发行制度,此制度一开,市场就会克服固有的顽疾,自动变好,然而,如果参与者的意识没有觉醒,换个说法也不会洗心革面。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参与者的行为模式还是换汤不换药,不触及灵魂,啥制度改革都难以到达目标,就像当年的待业率改为失业率一样,就像当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如果我们的意识没有优于过去的自己,搞不好就只是一次规范用语上的国际接轨而已啊!

从文本上来看,契约精神主要包含四个重要内容:即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

契约自由精神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缔约者的自由、决定缔约的内容与方式的自由。契约自由主要表现在私法领域。

契约平等精神是指缔结契约的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缔约双方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互为对待给付,无人有超出契约的特权。为了达到契约的平等精神,违背契约者要受到制裁,受损害方将得到利于自己的救济。正因为契约完美的体现了平等精神,才会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作为理论武器而创造了社会契约理论,通过每个人让渡一部分权力交给国家代为使用,双方达成合意,建立社会契约,各自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帝王条款”和“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在契约未上升为契约精神之前,人们订立契约源自彼此的不信任,契约的订立采取的是强制主义,当契约上升为契约精神以后,人们订立契约源于彼此的信任,当契约信守精神在社会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主流时,契约的价值才真正得到实现。在缔约者内心之中存在契约守信精神,缔约双方基于守信,在订约时不欺诈、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恶意缔约、履行契约时完全履行。

契约救济精神是一种救济的精神,在商品交易中人们通过契约来实现对自己的损失的救济。当缔约方因缔约方的行为遭受损害时,提起违约之诉,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终的保护,上升至公法领域公民与国家订立契约,即宪法。当公民的私权益受到公权力的侵害时,依然可以通过与国家订立的契约而得到救济。

契约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无疑是繁杂而又缜密的,体现自愿、平等、守信和追责等多项准则,简而言之,就是要言而有信,敬畏规则。

老薛在当时的投行环境下,开创了以“多快好省”方式迅速取得成功的时代先例,但是,那种环境恰好就是不守规则的“造假”环境,那种“野蛮生长”方式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严重缺失以及注定会带来巨大伤痛且无法自拔的造假依赖,当年仅仅以薛某被取消证券从业资格这样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的方式“处理”了,这样的结局,对缺乏契约精神者无疑是一种“鼓励”。

很多二级市场投资者担心的问题,即在严刑峻法没有出来之前,贸然实施注册制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而市场更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发行节奏和发行价格是否会放开,因为发行节奏和价格,长期以来是窗口指导和行政调控的问题。虽没有看到各项细则,从监管机构目前的表态来看,肯定是一个逐步过渡到注册制的过程。但愿参与者的规则意识也可以逐步提升,最终会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那么,其他问题就只是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由于注册制改革核心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如果发行节奏和价格是有过渡性的安排,那么注册制对二级市场就不会有什么可怕的冲击。相反,注册制加大了新股供给,对二级市场的理性投资者来说,多了一些选择。

野蛮生长时期的股市,傻子太多了,结果,搞不清谁是傻子;骗子不够用,还试图拉更多的好人伙。

价值投资者一直占有道德高地,有一种智者的优越感,然而,投机者却牢牢抓住了盈利的机会,他们总是占据着股市赢家的制高点,他们各自视对方为傻子,他们会说同一句话:不要跟傻子争论,不然,别人还分不清谁是傻子!

骗子也是理直气壮的。有一次,程大爷收到一条诈骗短信,说是“给我汇一万块,我帮你买下整个世界!”。我不是恨他想骗我的钱,而是讨厌他低估了程大爷的智商。我打算捉弄一下这个家伙,就回复了一条短信:已汇一万元给你指定的帐户,请查收!一小时后骗子回复说没收到钱呢。我继续忽悠他说,已经汇啦,你去银行取钱吧!如此这般折腾了五个回合,骗子终于明白人他遇到的不是个傻子,而是个“疯子”。

于是,他给我发来了最后一条短信:你这个骗子!

想起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1918年岁末某天,心灰意冷的梁济问他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年轻的梁漱溟不知道父亲为何发此诘问,于是回答道:“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济道:“能好就好啊!”,这便是梁漱溟与他父亲的最后一次对话。说完梁济便出门去了,他纵身一跃,积水潭成了这个理想主义者纠结人生的最后归宿。当时的梁济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应该是彻底绝望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他看到的现实是“全国人不知信义为何物”,痛感“若正义、真诚、良知、公道等吾国固有之性、立国之根本丧失,则国将不国”。理想主义者总是卑微的,他无力改变世界,只好改变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成天在市场里呆着,难忘那些被股灾伤害时绝望的眼神,仍然闪烁天真的幻想。我们这个股市会好吗?很多人都在诘问。会吧?我不敢肯定它何时会好起来,但我相信它也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正如此刻,电台中的梁静茹在一首歌中款款地唱着,那一种虐心的疑惑,却又分明带着温情:

“我可以占有你眼睛全部的视线 ,在亮了灯的房间,你的心有一部分,我却看不见 ;我已经占有你生命全部的时间 ,却在意那些 ,你从来不说 ,我从来不问,你的昨天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