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h786: 读《黑天鹅》和《反脆弱》 读《黑天鹅》和《反脆弱》 跳呀跳呀跳跳虎 读...

 美食嬷嬷茶 2016-06-18
读《黑天鹅》和《反脆弱》

跳呀跳呀跳跳虎


读完了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这两本书,许多有意思的观点在我脑中碰撞。但是当我真正想要写点这方面的东西的时候,我发下自己无从下笔。这也证明了我对这位反权威的权威作家的观点并不像自己以为知道的那么多。
我还是决定写一下读后感。我会遗漏很多重要的观点,也会将他的观点变成自己变相的解读,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至少这种写作的冲动有了,总是一件好事。
《黑天鹅》和《反脆弱》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作者的侧重点不一样。
先拿“黑天鹅”这个故事开始吧。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是他们言谈和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是当第一只黑天鹅出现时,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如同一个寓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们常常带来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但人们总是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它们,最终被现实击溃。
黑天鹅既可以指好的方面,比如青霉素的发现;也可以指坏的方面,比如经济危机或者大型的瘟疫。
作者因为从事经济方面的工作,所以他的很多例子都和经济有关。其中黑天鹅举例最多的就是人们没有预测到的经济危机(但是不仅仅限于经济危机,牵扯到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为此他没少挤兑各种经济学家。
他将那些无视坏的黑天鹅的人比喻为圣诞节前的火鸡。圣诞节前火鸡每一天都被喂充足的食物,越临近圣诞节越被喂于更多的食物。于是火鸡就推断,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是稳定和安全的,并会继续持续下去。这是它在过去日子里得到的结论。到了圣诞节,黑天鹅出现了------
作者对人的认知能力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他认为人类对于自己理性过于自信,以至于将自己推上了坏的黑天鹅的风险之下。
事实上,人思维方面的很多缺陷正是我们忽视黑天鹅的原因。人的思维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欺功能。(坏蛋不会认为自己在作恶,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我们天生肤浅,只注意我们看到的东西,不注意没给我们留下生动印象的东西(我们对身边的一只受伤的狗心生同情甚至落泪,却很少能想起处于战争和贫困中的孩子,除非我们亲眼看到);我们渴望认知一致,将一些前后事情套上因果的逻辑关系(我们为自己的过失辩解,以致最后自己都相信了自己说的话);我们偏爱故事,故事对我们的影响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印象深刻的故事总让我们忽视它发生的概率。(我们关心恐怖主义,却很少担心糖尿病,后者显然没有前者有故事性。)
回到黑天鹅话题上来,既然一件事情对我们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就不能因为其概率小而忽视它们。
作者提到了两点:1我不怎么在意小的风险,而是在意大的终极的失败。2我不嫌广为人知和耸人听闻的风险,而是担心更为险恶的隐藏风险。
作者的这两点,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我们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世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综合“概率”和“风险”的取舍游戏。让自己尽量远离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毁灭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现在看起来发生的概率如此小。反过来,我们要去拥抱那些给自己带来正面黑天鹅的事情,那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现在看起来不大,也不是我们拒绝做的理由。好事不需要每次都发生,发生一次就够了。
这是作者不透明决策理论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
到了反脆弱一书中,作者又将这点的理论深化了。
我以前只以为这种不透明决策理论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理解世界,所以只好用这种方法来应对。
但是《反脆弱》中说道,这种小的挫折和失败其实对我们是有益的,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反脆弱的有机体。
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压力、波动甚至混乱带来的反脆弱性随处可见(一定程度下)。人体的内循环、大自然圈的生态平衡、自由的市场经济等。
这里要说的一点:对系统来说是反脆弱性,对系统中的个体来说可能是脆弱性。比如,衰老细胞的分解和被吞噬让身体更强大了;自然世界中的适者生存让弱的生命死亡,但让优势的基因扩大了;竞争让部分公司破产,但是市场却一直充满活力。正是因为个体的脆弱性才让整个系统具有了反脆弱性。
不带波动的稳定系统反而是有害的,这个系统因为缺乏压力和波动会缺少调节能力,黑天鹅一旦出现将毫无招架。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正是因为过分追求稳定才导致系统中坏的黑天鹅的出现。因为波动和混乱本身就是一个试错和探索的过程,它有着一种自净和发现的好处。过分的稳定和过分的一致则等于放弃的这种“犯小错得到信息,避免大错”的优势,也放弃了多样性的可能这一个巨大的隐形财富。(这也证明了个体自由对社会的好处。)
作者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随机性,它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很多时候人们以为是自己的理性让人类发展到今天,其实那只不过是人类史上大大小小的黑天鹅累计的过程。只不过是人类强行套上了逻辑的因果关系,让自己信服了。(人类思维有一致性的倾向,几乎本能,这让人类会下意识改变记忆。)
“人类是比大猩猩聪明,但也只是聪明一点点,有时候我们过于看重自己优越的这一点智力了。”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还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具体的人物印象立刻浮现在脑海里,许三多和清华跳楼的大学生。虽然一个虚构,一个实例,不过足以说明问题。更何况,这个世界上懂得反脆弱的人一般不会太笨,虽然他们并不理解“反脆弱”这个名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许三多式的人物总会经历很多失败和挫折,他们人生中大多步往往走得都不是太好看,但正是这样的“试错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谚语从小就听。用反脆弱和随机性的理论解释,成功前失败的概率本来就很大。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反脆弱的人,那失败必不可少,因为失败能提供给你的信息和帮助要比成功多,它让你适应波动和混乱(波动和随机是这个世界的特质,我们避免不了),及时调整和改进,从而拥抱不确定性。
想到幸福课中的一句话:learn to fail , or fail to learn.(学会失败,不然将无法学习。)
生活中我佩服的人中有这样一种,他们敢于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下,有着一种尝试和探索的品质。这是一种牺牲精神、责任感和勇气综合。这些人一部分取得了成功,得到了风险的正面回馈,另一部分人则得到了风险的负面,后者本应该得到同样的尊敬,因为他们为了整体系统做出了牺牲,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
作为个体来讲,作者介绍了一种杠铃策略:对我们具有正面黑天鹅影响的事情,我们应该倾向于冒险。对于我们具有负面黑天鹅影响的事情,我们应该倾向于保守。
1、 区分正面意外和负面意外。(我们很难判断事情发生的概率,却能比较容易判断事情对我们的影响。)
2、 不要需找精确和局部的东西。(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应该把精力放在准备而不是预测上。)
3、 抓住一切机会,或者任何像机会的东西。(对此我想到了机会成本问题,警惕不要为了机会而放弃真正的机会。)
4、 当心精确的计划。(任何人都不擅长预测,人类渴望安全感,但是寻求安全感的结果往往导致不安全。骗子骗人的时候,往往语气最有力、眼神最坚定。我佩服理性、克制、谦虚的人,他们才是智者。)    
了解到人类是反脆弱的有机体,我们就应该运用杠铃策略,给自己多一点积极的尝试。生命本就在试错中成长,而不是在完美中前进。让自己承受一点压力和波折(适量压力,记住人在系统的范畴中是脆弱的)反而让我们更强大。我们应该看到个体的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两面。
顺便说一下,正是因为我们在系统中是脆弱的,这也证明了奉献、分享、牺牲是多么宝贵的品质。
注意一点,反脆弱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压力源的刺激频率非常重要: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的刺激后给予较长的恢复期。(我想到到专注的重要性,专注学习两个小时,比低效率学习一天要有效。)
持续但是低水平的压力源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中国有所谓的水刑这样折磨人,水滴连续滴在犯人头上的同一位置,不给犯人任何喘息的机会。我们应该避免这种类似压力源。
写着这么多,发现还有有许多没有谈到(太多了,许多观点都很有意思,却都有跑偏的倾向)。一个观点往上走,枝繁叶茂,越铺越大,往下走,盘根错节,能带出更多有联系的观点和理论。观点都是一个系统在支持着,他们相互牵连,才显得这么有力量,这也是读书和思考有意思的地方吧。
用尼采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这也是《反脆弱》引言中开头的一句话:“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