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复习测试题光现象
2016-06-18 | 阅:  转:  |  分享 
  
2014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光现象

1、光源:____________叫做光源。分______光源,如______和______;与______光源,如______和______。月亮______(是或不是)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现象与________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其中小孔成像的特点:。

3、光速:光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为________m/s=_______km/s。光年是的单位,其值等于光在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4、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并遵从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两侧;________角等于_______角。

5、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的缘故。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_,反射光线的方向是。

6、在右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或者是镜面。



7、平行光线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反射光将______地射出,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反射;平行光线射到物体的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将______(填平行或不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做_______反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

8、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_____像;像和物体大小______,它们的连线跟镜面__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像与物的左右是_______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平面镜的应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9、在下图1中从发光点S任作一条入射光到镜面,完成它的成像与反射光路;在图2中完成光的两次反射;在图3中作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









10、如图甲说明凸面镜对光有_______,它成_________像。应用于__________;如图乙凹面镜对光有_______,它成________像。应用于__________。

11、某人的身高是1.8m,站在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_m,像高_______m;当他向镜面前进0.5m,人与像间距离是________m,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化情况)。

12、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_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13、如图所示,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______是法线,反射角为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_边是玻璃。插入水中的筷子,水里部分从水面斜着看起来是A.向上曲折B.向下曲折C.没有变化D.与水对光线的反射有关,难以确定在下列现象中,哪个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B.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七色光C.在河边可以看到树的倒影D.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产生像16、如图,完成下列光的折射光路。









17、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18、如右图请画图解释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

色光,它是由七种色光混

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_______色光。

20、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____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21、透明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上,树叶上呈____________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_________色,小白兔的红眼睛呈_______色。

22、冬天在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__________的。

23、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的表面上发生反射时: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②当不透明物体几乎将各种色光全部反射时,该物体为_______色。所以,_____色物体不论在什么颜色的灯光下,看起来总跟灯光的颜色一样.③当不透明物体几乎把各种色光都全部吸收时,该物体为_________色。

2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_________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光谱,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可见光,在可见光的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

25、?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______。

26、?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

28、?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________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_______的光不容易被散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_______的蓝光散射得较多。

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光现象

1、表面是球面一部分的玻璃元件称为透镜。中间原边缘薄的透镜为_____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_____透镜。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称为________。在主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称为______,通过_____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中心上。

2、完成透镜光路图。







3、填入合适的光学元件。

4、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顺次放置、、。探究时,应调整使它们大致在,目的是。

6、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成像性质 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无 U=2f 测焦距 三个范围 U>2f 2f>U>f U<f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当人看远近不同的景物时,需不断地调节晶状体厚度,这相当于调节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像距、焦距)。

8、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需用来矫正,其目的是使像往移;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需用来矫正,其目的是使像往移。

9、通常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由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10、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毕业像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中,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透镜可作为放大镜

C.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40cm时,光屏上可得到缩小的像

D.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

13、将物体从物距为1.5f处移向3f处,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像()(两解)

A.先是放大像后是缩小像B.先是缩小像后是放大像C.逐渐变大D.逐渐缩小

14、初三年级同学在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第1小组 第2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填“上”或“下”)调节。

2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清晰的实像。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光现象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

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潜望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30cm C、60cm D、80㎝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

5、用焦距f=10㎝的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脉时,叶片离放大镜的距离u应为()

A、u<10㎝ B、u=10㎝ C、10㎝<u<20㎝ D、u>20㎝

6、某同学用焦距为10㎝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图1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A、25㎝ B、15㎜ C、6㎝ D、12㎝

7、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8、将物体放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前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下列表示视力矫正的光路图中,与上述实验情形一致的是()











11、若用镜头焦距为f的照相机拍照,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2f(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取景范围变大一些,则照相机镜头距景物的距离应(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色光。

13、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右图中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

清晰的像,甲需配戴______镜,乙需配戴_____镜。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14、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

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

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15、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P点是2倍焦距处。

(1)他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他把蜡烛移到A点处,并相应移动光屏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次所成的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这一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来回调节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此时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选填“C”或“D”)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

1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

柴)、凸透镜(焦距约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

100cm”),如图14所示.

(1)将蜡烛和透镜固定在图14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研究发现,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接近焦点;若物体距离透镜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以下是根据这一特点,在现有条件下设计的一种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请完成下列步骤(要求结果尽可能准确):

A.将图中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cm刻线位置;

B.将图中光屏移至光具座上cm刻线位置;

C.将图中的凸透镜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记下此时像与透镜间的距离.



























1/6















B



A



S



A



O



A



B



C



D



E



F



G



50O



30O



60O



O



空气玻璃



B



O



空气水



A



O





空气



A



O



A



B



甲乙







献花(0)
+1
(本文系雯问1224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