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重新认识汉族

 梅二战及民俗馆 2016-06-18
       汉族,即广义上的中国人,“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
华夏族为汉的前身与基础,起源于西部黄土高原,经过历代发展,汉族形成了一个由炎黄蚩尤部落为主体,百越,鲜卑,契丹等为支系的一个民族。就如同蒙古由科尔沁和喀尔喀、明嘎特等部落组成,韩国由三韩部落组成一样,汉族也是一个由多部落组成,但以父系单倍体03为主导的纯父系民族!
汉族又称为汉人、华人,唐人、秦人、桃花石,中华人(不过现在泛指中国所有民族)!
他们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经商为辅,并且还有着一定海盗文化的民族,其汉文化深深的主导着东亚!
一:图腾
这个民族信仰着四大上古神兽,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分别对应着中国的东南西北!



四大神兽中,又以龙为绝对图腾!因为在汉人眼里,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汉家吉祥物
一.蝙蝠,因为蝙蝠的蝠字通“福”,所以汉家把蝙蝠看做吉祥物,常被雕刻在建筑,桌椅之中,意寓带来福气!可是在西方,蝙蝠却是不祥之物,是吸血鬼来临前的丧钟。


2.仙鹤,仙鹤是汉家的第二件吉祥物,祥云笼罩,仙鹤降临,必有喜事,仙鹤为汉族道家衍生出来的产物,常常是仙家坐骑,仙界的标志!


3.白鹿,同仙鹤一样,白鹿作为中国神话仙家最常见坐骑之一,常常也被看做祥瑞,汉家至今流传五色鹿传说!白鹿在汉人眼里代表着长寿!


4.麒麟,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龙的其他八子各在其他领域代表着各种含义,唯有麒麟代表着吉祥,还有法律的威严,古代衙门县太爷正堂墙壁上常常刻画着一只麒麟,作为镇堂神兽!


二.汉家姓氏
汉族总共有着8000多个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汉姓约3050个,汉族姓氏姓在前,名在后,古时妻子还会在自己姓前面冠夫姓,汉人的这种姓名结构,在朝鲜半岛,越南,以及今天汉化满,蒙等民族通用!
中国远古社会流传下来的姓氏图腾





等等

三.汉族发型
女子
一、结鬟式 
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饰各种金钗珠宝,高贵华丽,多用于神女、后妃、贵妇与处女。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之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皆属此类发型。八十七神仙图卷,永乐宫壁画中,这种发式很多,一般有高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几型式,变化甚多:

★飞仙髻、凌云髻★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飞天介,垂鬟分肖髻★ 
“飞天纟介”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据《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



二、拧旋式 
★随云髻、凌虚髻★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据《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朝云近香髻、回心髻★ 
“朝云近香髻”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这种发式别具一格,饶有风趣。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祯妃行乐图屏》中亦有这种发式。 




三、盘叠式 
盘叠式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系结拢起,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称为“螺髻”。在《凝宫词》里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之句,这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从存世的唐代绘画、墓壁画中皆可见到。永泰公主及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皆类似这种发式。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为后妃公主、贵妇所好,其变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单螺、双螺、百合髻、盘恒髻等形式。 



★单螺、双螺★ 
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盘叠如螺。置于头顶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亦有些类发式。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百合髻、盘桓髻★ 
“百合髻”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如图所示。 
“盘桓髻”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称为盘桓髻。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今其法不绝。” 




四、结椎式 
结椎式的梳编法是发拢结在头顶、头前、头后或两侧,然后用丝绳束缚,盘卷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贯住,耸竖于头上。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赵合德入宫卷发,号新兴髻,孟光为椎髻。”皆类似于结椎式,结椎式蕴藉持重,温文尔雅。从商周一直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延用,其变化甚多。主要有高椎髻,抛家髻、堕马髻等几大类。 


★高椎髻、抛家髻★ 
“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据《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 
“抛家髻”其梳编法是在头顶挽椎成髻,两鬓缓长,以泽胶贴而抱面。据《唐五行志》记载“贵妃假鬓为首饰,曰义髻,僖宗内人束发甚急为囚髻,唐末妇人梳发以两髻抱面为抛家髻”。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倾髻、堕马髻★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古今中华注》也记有“堕马髻惟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五、反绾式 
反绾式的梳编法是将发拢住,往后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各种形式,如绾成双刀,称“翻刀髻”。绾成惊鸟欲飞,称“惊鹄髻”。绾成元宝,称“元宝髻”。反绾成高墙,称“高髻”《簪花仕女图》之发式。据《妆台记》记载:“开元中梳反绾髻、回鹤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归真髻,贴五色花子。”这种反绾梳编较难,多流行于盛唐,为后妃贵妇之盛装,如〈韩熙载夜宴图〉中之一梳反绾式。其变化一般有“双刀髻”、“惊鹄髻”、“朝天髻”、“元宝髻”等。 



★双刀髻、惊鹄髻★ 
双刀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往上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双刀欲展之势。据《妆台记》记载:“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贞元中梳归真髻,贴五色花子。”皆类似反绾式的发型。 
“惊鹄髻”也是反绾式之一。其梳编法是将发拢上反绾,成惊鸟双翼欲展之势,生动而有趣。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鹄髻。 



★朝天髻、元宝髻★ 
朝天髻也属反绾式之一,其编法将发拢上,束结于顶。再反绾成高髻朝天。据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曰:不走落,号朝天髻。”宋代所建的太原晋祠女像,亦类似这种发型。
元宝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


等等



汉族男人发型
1春秋战国时期,有的汉族男人并没有束发而是这种发型


2秦朝发型


3-汉朝发型
1比较常见的就是束发


2如果你在汉朝看见日本月代头发型,千万不要误会他是日本人,他就是汉族




类似这种发型
4两晋三国时期




类似这种,不过要盘起头发,这种发型中国古装剧比较难找,最像的就是一休哥里面左卫门的发型


还有一种就是现在被明朝古装剧用烂的一种发型,这种发型有是有,不过是在三国时期魏国才有




5明朝发型

四.汉人盔甲

汉朝盔甲





宋朝盔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